首頁 > 成語

散文:艱難的求學路(一)

作者:由 山林作品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28

學生散文三思怎麼寫

散文:艱難的求學路(一)

求學

(一)

一九七九年秋季,剛跟父親和繼母一家生活半年的小林,考上了沾益縣第二中學(現在的海峰中學)就讀初中。學校離家有三十多公里路程,建在一個僻靜的邊遠山區,聽說原來是一個農場,後才改為沾益縣第二中學,學校辦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因父親在外地工作,也是一名教師,抽不出時間送小林去新的學校報道上學。二伯說他知道路由他送小林去報道,那邊有一個叫黃龍洞的村子,離學校只有四五公里遠,村裡有一家遠房親家,好多年沒去過了,順便也想去走走親戚。

七十年代的農村很貧窮,考上離家遠需要住校的學生,都是兩人拼湊鋪蓋共睡一張床。一人帶被子,一人帶墊毯(當地人也叫灰粘)和草蓆,床是高低木床,上下各有一鋪。當時,村裡只考取小林和另外一個姓陳的同齡同學,他的輩分比小林小一輩,管小林叫叔叔。因小林家的條件比他家好一些,有個當老師的父親,小林就帶被子,由他帶墊毯和草蓆,小林帶的被子還是大隊寒衣救濟照顧給家裡的。

九月初的一天,天剛朦朦亮,二伯就領著小林和同學帶上各自的行裝步行前往學校報道。因路程較遠,而且都是山路,沒有車輛通行,連順路小馬車都沒有,只能靠腳走,要走八九個小時才能到達學校,所以必須早起趕路。二伯幫小林們揹著被褥行旅和生活日常用品,在前面引路。一路上,翻山越嶺,穿過溝壑叢林,走上幾公里休息幾分鐘;二伯邊走邊交代小林和同學,大人們沒在身邊,在學校要互相照顧,更不要生病,好好學習,家裡的事不用操心。

大約中午一點多種,終於來到了黃龍洞村二伯的親家家,二伯滿面春風自豪的給親家一家人介紹著小林,還叫小林喊老親爹、老親媽和哥哥姐姐。二伯的親家一家人很熱情,知道走了一天的路,又餓又渴,趕忙端茶送水,做飯給遠房親家們吃,還告訴小林們在附近學校讀書,有什麼事就去找他們幫忙,說大家都是親戚一家人。

飯後片刻歇息,小林和同學又跟著二伯往學校趕路。大約下午四五點鐘,終於來到新的學校報道。學校座落於一望無際的寬闊平坦壩區,周圍全是一座座錐型喀斯特小尖山,有些尖山還被湖水環抱著,這裡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只是不通汽車,出入學校全靠步行,人們稱這裡為

“小桂林”和“海峰”。當然,距離學校三四公里山腳處也有一些村莊,這裡有個村公所叫“法土村公所”,管轄七八個自然村,還有一個供銷社的購銷店,可以買得到筆墨紙張和作業本及生活日常用品。

在學校向班主任黃老師報道後,小林和同學被分在初十六班學習,全班三十多個學生,男生多並同住一間男生集體大宿舍。小林和同學住上鋪,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學就一起讀書,都在一個班,現在又分在一個班、一間宿舍、同睡一張床,真感興奮與激動,二伯也很高興放心。吃住安頓好後,二伯又再三囑咐小林和同學,要聽老師的話,跟同學們要處好關係,不要打架鬧事,相互幫助,好好學習,做個好學生。太陽快要落山了,二伯跟小林們惜別後說,要趕往親家家住一晚,第二天再返回家。小林目送著二伯遠去的背影漸漸消失在路途中,感激的淚水奪眶而出,發自內心的感嘆,二伯您真好!

當時的沾益縣第二中學,只有高中七班和八班兩個高中班,初中有初二十五班和初一年級十六、十七三個初中班,後又連續招了兩屆初中班,每屆都是招兩個新生班級,高中讀兩年畢業,初中讀三年畢業。高七和高八班畢業就停辦高中,小林在校時在校學生約三百餘人,教職工有近三十人。學校佔地面積很大,足有四五百畝,校園內還設有圖書室、醫務室、食堂等,雖簡陋但還算齊全。教室和老師宿舍、學生宿舍都是瓦屋面土坯房,有個學生食堂和教職工小食堂,所有房屋地板和操場都是泥土地面,但也還算平整。

每個班級都分有幾塊菜園地,師生們吃的蔬菜多數都是自種自食,每月國家補助每位學生糧食

11

斤,但都是雜糧,每月繳伙食費

6

元,用票打飯吃,只要打到飯就有菜。十個學生一組,下課到飯點時收齊飯票輪流排隊買飯菜,兩個瓷盆,一個裝菜,一個裝飯,買到飯菜再蹲地圍圈分著吃。教師食堂還多數有米飯和炒肉,學生食堂就有些慘了,一年四季,長年累月每餐吃的都是包穀飯,菜也是每頓連菜帶湯一個,多數都是青白苦菜和土豆。每月能吃一次豬肉,每位學生分得到豆腐塊大小兩坨連肥帶廋肉和肉湯一勺。生活雖然艱苦,條件也差,吃的是粗糧,但每個學生都好學上進,身體健康,開心快樂的成長。

小林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出眾,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五名,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他。然而,上到初二下學期時,小林的父親突然停止了小林的生活費,連續四個月沒給小林支付讀書費用,不讓小林繼續讀書。後經老師打聽了解,才知道小林的家事,原本小林有個溫暖幸福的家庭,三歲時父母離異,母親是個農家婦女不認字,離婚後無奈離開小林遠嫁他鄉。父親在工作的地方另成新家,又生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父母離婚後小林一直跟爺爺和叔叔家一起生活,直到小林上初中時的半年前,父親全家老小才從外地搬遷回老家居住生活。因父親一家人已回到身邊,小林才離開叔叔家跟父親繼母們一起生活,但也跟叔叔家住在一個院子,跟父親一家才生活了半年小林就考上了初中。

因家裡缺乏勞力,讀書又要花錢,增加家庭負擔,在繼母的鼓動下,小林父親不讓小林繼續完成初中學業。小林父親停止支付小林生活費的四個月裡,小林的二伯和叔叔分別湊了兩個月生活費,班主任也向學校申請助學金維持了兩個月。加之,小林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秀,老師和同學們都希望他繼續上學。善良熱心的班主任黃老師也想,小林的父親也是一名人民教師,這麼優秀的兒子,怎麼不讓他繼續讀書?讓小林半途輟學真是太可惜!

於是,黃老師給小林的父親寫了一封長信,讓小林看後,請小林的表哥也是同級的學生郵寄給小林的父親。小林只記得信中寫道

“陳老師,你好!我是小林的初中班主任,小林在學校學習認真、品學兼優,這樣的好學生不讓他繼續讀書實在是太可惜啦!你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讓讀書,那當你遇到自己教的學生家長不讓孩子讀書,你怎麼去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啊!希望陳老師三思,讓小林繼續上完初中,農村的孩子只有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

……

”。小林在學校老師和叔伯的善心幫助下,艱難的度過了四個月,小林父親也收到黃老師的親筆信後深受感動、良心發現,才繼續支付給小林生活費,讓小林繼續唸完三年初中。

其實,小林跟父親和繼母一家生活一年多,父親和繼母就有不讓小林繼續讀書的念頭,只是礙於父親是個人民教師的面子,小林又喜歡讀書、學習又好就沒有直接說出來。小林跟父親一家生活的幾年裡,學校放假時,小林回家都幫著家裡勞動,跟著繼母一起幫村集體插過秧苗、鎬過穀草等掙取工分。因小林年幼未成年勞動一天只算半個勞力,只記一半工分。有時候下工休息了,還要割一擔野草挑回家墊豬圈,有一次割草還被鐮刀傷到膝蓋處,也忍痛一拐一瘸地把草挑回家。小林雖然年紀小,個頭也不高,但很聽話,平時還幫家裡上山砍柴、敲地、找豬菜、挑豬糞、穿草蓆等樣樣家務農活都做過。儘管如此,小林的繼母對小林都很不滿意,覺得小林是家裡多餘的人,經常給小林白眼看。

學校放假鋪蓋行旅要帶回家,收假開學又要將鋪蓋被子帶去學校用。小林記得有一次,剛上完初一上學期,下學期開學,小林要返校讀書,上樓捆被子時,繼母指使弟弟和小妹不讓小林捆被包。小林弄好被子一頭弟妹又將它攪開,不讓小林將被子帶去學校用。因弟弟和小妹年幼不懂事,只聽父母的話,不知對錯。其實繼母從心底就想阻止小林去上學才這樣安排,不然弟妹們很小根本不敢阻擋哥哥做事。有些時候中午,小林外出做事不在家,繼母帶著弟妹提前就把午飯吃完,將剩飯剩菜送到樓上用櫃子鎖起來不讓小林吃,還告訴弟妹說沒煮飯,小林只有自己吃幾個燒洋芋填飽肚子。

小林的同父異母大妹,比小林小六歲,性情溫和善良,家裡的飯菜多半都是她做,對小林很友善貼心。記得有一次,小林出門做事,繼母領著弟妹吃完飯將煮好吃剩的一半銻鍋米飯藏在樓上的木櫃下面,自己出去做農活。只有弟妹們在家,小林回來時,大妹就偷偷告訴哥哥剩飯在樓上靠樓梯邊的櫃子下面,剩菜沒有了,小林才上樓盛了一碗光米飯吃。還有一次,小林吃飯時不小心將自己碗裡的飯菜撒潑了一點在地上,繼母看到小林做錯了事,氣急之下順手將小林手裡的飯碗摔在地上讓狗舔。恰遇大伯家的二兒子,小林的堂哥來家裡找小林,看到小林正在哭泣,繼母還在痛罵小林,旁邊一條半大黃狗正伸長舌頭舔舐地上歪斜的飯碗和殘食。見到此狀,堂哥什麼都不敢說,只能啞聲無息地轉身離開。

小林父親學校放假在家時還好一些,當著父親的面繼母也會收斂一些,不敢給小林臉嘴看。父親不在身邊時小林的日子就有些難過,繼母的所作所為小林也不敢跟父親說,說了怕影響家庭和諧。再說,即便說了父親也不會相信小林的話,只會相信繼母。儘管如此,小林也只能忍氣吞聲的將委屈往自己肚裡咽。但小林很有骨氣又懂事,一邊堅持幫家裡幹活,一邊不忘自己的學業。總是忙完農事家務忙寫作業,從不耽誤老師佈置的學習功課,心裡總覺得還是在學校讀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漫長的苦難中,小林總算完成了三年的初中生活順利畢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山林作品、青年作家網文學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