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作者:由 慕亭衣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3

城下之盟的主人公是誰

文|慕亭衣

在歷史上,“士”分為文士和武士,都是封建制度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封建意識和規矩發生改變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武士的地位是高於文士的。武士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力”,身強力壯,在古代很容易得到國君的青睞。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曹沫是魯國人,憑藉著勇敢和力氣侍奉魯莊公,魯莊公喜愛有力氣的人。曹沫打起架來,讓所有人都害怕,但卻很受魯莊公的喜愛和信賴。然而戰爭是如此殘酷的一個競爭機制,在這上面,曹沫的力氣並不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曹沫作為將軍,指揮軍隊三次跟齊作戰,但都戰敗。魯莊公害怕齊巨大的軍事力量,“乃獻遂邑之地以求和。”把自己的封地中跟齊相鄰的很大一塊送給了齊,拜託齊不要再繼續侵略。

就算曹沫三戰都敗北,還到了割地求和的地步,但是魯莊公對曹沫的信任和喜愛都沒有動搖,還繼續讓曹沫擔任將軍。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接下來是齊魯會盟,地點選在柯地會見,訂立盟約。齊桓公和魯莊公在盟壇上訂立盟約之後,曹沫手拿匕首,脅迫齊桓公,齊桓公的侍衛人員,沒有誰敢輕舉妄動。

齊桓公問:“你打算幹什麼?”

曹沫回答說:“齊國強大,魯國弱小,而大國侵略魯國也太過分了,如今魯國都城一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你要好好考慮考慮這個問題。”

齊桓公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說完之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壇,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談吐從容如常。

你要想想,齊國成為一個強國,而它的主人公是齊桓公,被曹沫這麼一對待,定是又羞又怒。於是呢,齊桓公想反悔,不把土地還給魯國。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這時候出現一個關鍵的人物——管仲。管仲勸齊桓公,不要貪圖這些小利而喪失了威嚴。

齊國現在是諸國的盟主,如果毀約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霸主之位也會隨之動搖,還是把土地還給魯國吧。

曹沫帶著匕首,挾持齊桓公,逼迫他作出承諾,本身就不是一個正當行為,而齊桓公當然有理由反駁,但是管仲有更深遠的看法,

他希望借這件事情將齊桓公是什麼樣的人,齊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包裝宣傳出去,讓其他國家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說的話,齊桓公也一定能做到,將來他所說的任何話都不用懷疑。

管仲的這個做法,其實就是取信於諸侯的一種方式,是使諸國敬佩並推崇齊桓公做霸主的先決條件。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也許很多人在看到曹沫的這一個行為,都會覺得說曹沫太冒險,行事魯莽,但是司馬遷看到的是曹沫的勇猛,而且還看到了管仲的智慧,在這種無法預測的緊急時刻中,能夠立馬算出大利和小利,齊桓公還在計較自己已經到手的土地,管仲想到的卻是如何取得諸侯的信任。

其實回頭想想,如果曹沫三敗後再勝,可稱為英雄;如果是三敗後而戰死,可稱為烈士。但他沒有勝利,沒有戰死,還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來給自己雪恥。說句不好的,曹沫這麼做有點私心,沒有考慮到魯國的安危。

當時齊國大兵壓境,魯莊公問計於臣下,施伯和曹劌都覺得時勢不利交戰,建議魯莊公以和為貴,魯莊公也表示同意了。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雖是城下之盟,但能儲存實力,國家無傷,也算敗中上策了。但結盟時曹沫卻突然跳了出來,拉住齊桓公的衣裳,握住腰中的匕首,威脅著齊桓公答應歸還魯國戰敗後失去的土地。

據說當時的他怒目圓睜,大義凜然,似乎頗有些和齊桓公同死的英雄氣概,但他心裡應該明白這是沒有什麼危險的。可這樣的一個計劃,顯然魯莊公是不知情的。如若魯莊公知情,那齊桓公追究起來,也許就會面臨滅國的危機。到時齊桓公不能忍一時之辱,暴怒之下,大軍壓來,魯莊公該怎麼辦?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萬卷】史記6冊插盒 中國通史 史記文白對照 史記司馬遷 全注

¥

128

精選

購買

當時情勢本就是齊強魯弱,齊軍為雪君辱,名正言順,將士憤怒拼命,其勢必不可擋,魯國就算不亡也定是元氣大傷了。現在魯莊公不知情,大不了曹沫扛下所有責任,一人做事,一人當,也許魯國不會有事,這還得齊桓公接不接受呢?

畢竟魯莊公喜歡的是力氣大的壯士,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曹沫這個計劃,會不會是魯莊公默許的?只不過做的人是曹沫,不是魯莊公,所以所有的爭議都放在了曹沫身上,讓人覺得魯莊公管不了曹沫,畢竟人家是將軍,屢戰屢敗,搞得國家各地求和,所以曹沫也就成為了背鍋俠呢?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這個只是猜測,畢竟歷史有很多東西要追究起來,到頭只是沒結果的地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魯國當時不是魯莊公當領袖,而是別人,估計曹沫會被辭退,甚至下獄也不一定。

也許曹沫斟酌了好久才行動,考慮到齊桓公在當時還是個大人物,他要想揚名立萬就不要斤斤計較,畢竟自己以大國欺小國,聽起來確實有些不好聽。通常大人物把名聲看成是自己的第二個生命,縱然齊桓公被曹沫拿著匕首架在脖子上很是憤怒,還好身邊有個會規劃長遠未來的“智囊“管仲,這才避免了一場笑話發生。

齊桓公胸懷大志,要做天下霸主,號令天下,應該也不會因這種小事反悔而失信於諸侯。所以曹沫這一招看似危險,其實是很有把握的。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他這一下固然揚名天下,也雪了恥辱,但此舉實在冒失得很,司馬遷似乎也不必為他列傳揚名。後來的毛遂和藺相如都曾做過類似的事,但時不同,勢不同,事不同,當不可與之同日而語。

他屢戰屢敗,卻還是穩坐將軍之位,還為魯國奪回了數座城池

【詩漫 無刪減6冊 】 史記 文白對照 精裝國學經典

¥

79

精選

購買

以己私利置國家於險地,行卑鄙事而留盛譽,古來欺世盜名者,當以此人為最。

不管如何,曹沫的這一次付出得到了他想要的,把上次打仗輸的土地一下子全都贏回來,這也是曹沫變成一個刺客,用武力挾持暗算其皇宮的最深層動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