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蒙草生態用“種質資源”+“數字技術”服務生態修復 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4

花草樹木用數字表示是幾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馬宇薇

近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大會”)第一階段在昆明落下帷幕。此次會議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作為COP15大會生態文明論壇唯一受邀參加的生態科技企業,蒙草生態參股的小草數字公司在論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理念到實踐”主題對話中分享了題為《用大資料服務大生態和大自然》的內容。

蒙草生態表示,接下來,將以大會共識作為發展思路,繼續為生物多樣性找規律、為生命共同體找途徑、為生態修復和保護找依據和方法,讓生態和產業並駕齊驅。

全國工商聯農業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文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生態保護取得成功的具體表現,同時生物多樣性也是讓生態迴歸自然屬性、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方向。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構建生物種類、生物種群的多維度生存環境,同時要注重生物經濟的多元發展。”

在小草數字公司董事長高俊剛看來,種質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高俊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種質資源分佈在大自然是生態資源,用數字化技術讀懂這些自然規律再用回大自然,就能把這些資源變成資產,這就需要生態科技的轉型和應用。”

目前,蒙草生態與小草數字公司聯合建立了“北方特色鄉土種質資源育繁推”數字化應用體系,歷時28年建成了數字化的“小草諾亞方舟”,用大資料定位了全國2。7萬種植物的適合生長地,並在全國建了9個分庫,收集儲存鄉土植物和農作物種子4。2萬份,標本近12萬份,土壤140萬份。這些樣本都具備生態、經濟和科研價值,特別是其中還包含地區特有、珍稀瀕危的種質資源,樣本最長可儲存50-100年。

與此同時,小草數字公司透過網際網路、物聯網集成了生態資料雲平臺,該資料平臺透過整理收集指定區域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態系統相關資料、建立指標分析模型,用“特色種業+生態資料”模式解決人與城市、與自然的共融問題。

高俊剛說道:“我們透過數字化技術,建設城市的綠色生態系統,選用更節水更抗寒的植物,裝上智慧化的感測器,同時根據土壤墒情實現智慧澆水、智慧預警病蟲害,為花草樹木建立數字身份證。與此同時,小草數字公司將大資料技術運用到了更多生態場景,從而數字化地解決草畜平衡、特色農品、智慧林草、河湖溼地監測等需求。”

目前,利用“種質資源”+“大資料技術”,蒙草生態和小草數字公司技術團隊已經成功修復內蒙古扎賚諾爾百年露天礦、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包頭昆都侖河溼地、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紅樹林生態修復等,還參與了內蒙古“沿黃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專案的建設,讓各類生態環境迴歸自然本色。

高俊剛表示,接下來,小草數字公司將依託蒙草生態的多年生態經驗與資源積累,運用生態大資料技術提供種源定位、數字溯源、種植導航等技術支援,用數字技術統籌“採育繁推”全程管控,同時在生物多樣性監測、沿黃流域生態規劃、草畜平衡、林草管護、生態修復等方面提供全程大資料支援,用數字化技術讀懂自然規律、用活種質資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數字化、視覺化的動態監測與管理,推動生態多樣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