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去唐朝,不要忘記詩酒茶

作者:由 風可為證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5

不勝酒力怎麼唱

唐朝對於我們來說好像既熟悉又陌生:朗朗上口的唐詩,翩翩起舞的胡姬,精美絕倫的金銀器,類玉的青瓷,類雪的白瓷,貞觀之治下萬民來朝的盛景,乃至於《長安十二時辰》中上元佳節長街上讓人目不暇接的花燈……一時間道不出的華麗,數不完的風采,這悠悠三百年的時光像是歷史這匹錦緞上最華麗的一段紋飾,即使遠遠望去也是最絢麗奪目的一筆。

去唐朝,不要忘記詩酒茶

然而我們對於唐朝的瞭解卻往往並不深刻而系統,總是聽人提及,卻不知道精彩朝代背後的故事。常華先生筆下的《去唐朝:眾生和煙火氣》寫的是眾生相,品的是人間煙火,寫下的是彼時彼刻身在唐朝的真實生活。我們嚮往的不就是閱讀真實嗎?

說唐朝,就離不開唐詩。不管是兒童啟蒙讀物《唐詩三百首》,還是收錄將近五萬首唐詩的《全唐詩》,唐詩不管是泛讀,精讀還是作為睡前讀物,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唐朝的詩人,往往帶著獨特的個性。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初唐詩人王績的這首《野望》相信很多讀者都不陌生,讀之能夠對作者情懷領略一二。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王績一生三仕三隱,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任期間,“嗜酒不任事”,為了喝酒,情願做一個待詔門下省的虛職;侍中陳叔達聽說王績好酒,索性將朝廷所供的每日三升酒提高到了每日一斗,眾人便稱王績為“斗酒學士”。以酒濡墨,以酒入詩,初唐的風氣便多了一分豪爽,一份豁達。

除了酒,還有“神奇的東方樹葉“也為唐朝的文化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傳說源於神農嘗百草時就被發現的茶葉原本用於解毒,在逐漸流傳到不同地區的過程中用途也漸漸由藥用轉變為食用。現在在宴席上以茶代酒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相傳最早的”以茶代酒“之人是三國時期東吳末年的韋曜——原因在於東吳末帝孫皓好飲兼席間賜酒甚巨,韋曜卻不勝酒力苦不堪言,不過韋曾是孫皓之父的老師,也因此孫皓允許他用茶來代替賜酒,以此留下”以茶代酒“的典故。

茶作為飲品能夠在唐朝風靡一時,與fojiao的傳播與興盛有一定的關聯。彼時sengren眾多直至有數十萬之巨,由於坐禪之夜不能睡覺,且寺中要求過午不食,而茶兼具提神醒腦,補充身體能量的功能,因此日漸成為sengren的必需品。

有關”茶禪一味“的描述,並不僅限於方外之人自己,活躍於大曆、貞元年間的僧人皎然,在與友人的唱和之中,讓寺院的茶香飄散向了民間。對於詩人來說,一杯清茗不僅口齒留香,細品之則有不同境界,心曠神怡之效。文思泉湧間,一杯茶升起的嫋嫋香氣也讓人凝神靜氣。

唐詩,美酒與清茶,只是唐朝煙火氣的縮影。我們喜愛唐朝的包容大度,也同樣珍視唐朝真實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