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曾國藩的教育方式:為人謙遜禮貌、舉止端莊,不隨意議論他人是非

作者:由 教育思享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1

如何才能做到儉而不吝

關於人的性格與品質到底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後天養成的?

基因決定論與後天環境決定論分別佔據了答案的一部分。

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基因,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來幫助我們改善自我,孟母三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它就點明瞭環境對一個人教育的重要性。

家風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也是每個人最常沐浴其中的環境之一。

培養良好的家風,能夠讓每一位家庭成員自覺地走向完善。

曾國藩作為晚清著名的大臣,

他不僅治學嚴肅,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有自己的一套家風體系之路

,在他的家書中詳細記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曾國藩的教育方式:為人謙遜禮貌、舉止端莊,不隨意議論他人是非

重視孝義,以孔孟之道治家。

曾國藩自幼便受到過良好家風的薰陶,

他的父輩祖輩持家有方,因而在他成為父輩時,也對家教門風十分重視。

他雖然忙於朝務,但仍不忘千里寄家書,傳遞思想。

在治家方面,他重視孝悌,這是家庭倫理中的核心。

如果一個人不孝順,他的道德修養就很難說是高的。

曾國潘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主張將聖人之道融入家風教育中。

作為兄長,曾國潘以身作則,

他做到了對自己每個兄弟都很友愛,做到了“兄弟睦,孝在中”。

曾氏的家門如此齊整與祥和,離不開這種家風氛圍的浸染。

曾國藩的教育方式:為人謙遜禮貌、舉止端莊,不隨意議論他人是非

對待族鄰,要愛之敬之。

曾家世代為耕讀之家,殷勤興福。他在家庭成員內部主張孝悌與友愛,

在家庭與外部的互動中,他主張愛敬戚族,善待鄰里。

他常叮囑家人多去鄰居家裡走動一下,互相往來一下,並不要忘記禮數。

曾國藩對自己祖父的仁德很是敬慕,他在祖父身上學會了“救難濟急”之思想。於是,

他在家書中時常詢問親戚鄰居的近況,如有困難,當盡力表達幫助之心,不可過於生疏與冷漠。

他還要求家庭內部成員多學會自省,樂於助人,做到“施而不奢,儉而不吝”。

曾國藩的教育方式:為人謙遜禮貌、舉止端莊,不隨意議論他人是非

以勤苦為體,謙遜為用。

在生活中,

曾國潘擔心後輩們為人持家會過於驕奢,難以體恤經營家庭之苦,從而敗壞家業

,傷害家風,他便教導他們要“勤苦節儉”與“戒除驕奢”。在中國文化中,也素有過猶不及之說,體現著中國思想裡的中庸之道。

在待人處事上,曾國潘則要求家人要做到勤學好問,

謙遜禮貌,舉止端莊,不擺優越的架子,更不隨意議論他人是非。

由此可見,曾家育人,育的是有風度的謙謙君子。

不僅曾國藩對家風的教育讓我們受益頗深,

在歷史上,也有“斷織勸學”、“岳母刺字”等故事,啟發著我們要多多重視良好家風的建設。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路上的避風港,但是也是每個人接受家庭教育的小型學堂。

建設一個幸福美好的小家,能夠為家庭成員提供堅實的後盾,讓其健康地成長

,還能成全一個大家,傳承中國優良文化,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