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行走“江湖”的綠色精靈

作者: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3

什麼河填顏色

“走訪調查讓我們更清楚江河湖泊真實的生態資料,也深切感受到基層河湖長的不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近日,武漢紡織大學綠色環保協會會長陳君,帶領協會成員結束杭州調研活動,趕回學校後立馬開啟了水樣檢測工作。

自2005年成立以來,武漢紡織大學綠色環保協會始終圍繞水做“大文章”,足跡遍佈全國11個省27個市、68條江河湖泊,被網友譽為“行走在‘江湖’之間的綠色精靈”。該團隊先後獲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榜樣100全國最佳大學生社團、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等榮譽。

談起社團創立的日子,武漢紡織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潘飛記憶猶新。2005年夏天,幾名來自不同學院、愛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學生,在一間小教室裡組建了綠色環保協會。沒有經費來源,大家開展飲料瓶回收、舊書義賣等活動,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用廢舊材料舉辦“時裝”環保秀,在校內自發開展“光碟行動”“地球熄燈一小時”等活動,以不同方式向師生傳遞環保理念。

漸漸地,小社團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第一屆成員達到124人,分佈在12個院系。每個週末,協會的志願者們都會成群結隊地到武漢周邊江河湖泊開展活動。他們在東湖、湯遜湖、南湖、梁子湖等取樣點取水,將水樣帶到學院實驗室進行檢測,記錄水體顏色、PH值、溶解氧、硝酸鹽等資料,並及時將檢測結果反饋給相關管理部門。

逐步進入正軌的社團,由於缺乏專業教師指導,遇到了發展困境。時任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的張紅鑫瞭解這一情況後,主動為大家請來潘飛。此時,潘飛參加工作不久,在學生社團建設上也是新手。但他“臨危受命”,一干就是10多年。“當時物質條件匱乏,學生們常常為能省下幾毛錢反覆修改活動方案。這種環保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是我這麼多年堅持下來的動力。”回憶當年,潘飛有說不完的話。

在潘飛的帶領下,協會深挖“千湖之省”“百湖之市”這個水資源豐富的“聚寶盆”。他們走進丹江口水庫,收集南水北調源頭的第一手資料提交環保部門;在鄂州洋瀾湖觀察鳥類棲息、調研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隨著環保活動的不斷深入,協會意識到,僅開展環保宣教活動影響力較小,必須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環保公益活動中,重點進行水汙染調研和水汙染處理研究。

看到大量圍湖造田、城市建設造成湖泊面積銳減、水質惡化,社團成員們四處奔走,頭頂烈日,繪製“綠地圖”送到市民手中。為摸查巡司河排汙口,他們夜晚冒雨徒步10多公里,為世界水日“拍攝中國排汙口”提供第一手資料。2013年,開展“梁子湖水質保護與填湖造地研究”專案獲批中華環保基金會水資源保護專案。2014年,“湯遜湖水資源保護與填湖造地研究”獲批湖北省青少年思想文化活動專案競賽專案。此外,2015年“武漢市百湖溼地行”、2017年“金水河河長制”、2018年“黑臭水體宣教”等多個專案獲中華環保基金會水保護專案立項……17年來,社團成員們全力守護著“千湖之省”的綠肺、守護著大江大河大武漢的城市名片。

此外,協會組織各類宣教活動更加得心應手。他們走進中小學開辦“環保大課堂”,讓環保“從娃娃抓起”;走進社群為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用實際行動凝聚起大眾的環保力量。2021年,他們深入武漢市北湖小學、陽光社群等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贏得群眾廣泛認可。

最近,協會成功入選團中央2022年“強國有我‘核’你一起”大學生志願宣講團,將以生態文明思想、核科普知識為主題,引導社會公眾和廣大青年學生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大意義,明確如何在建設美麗中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02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劉園美 姚瑤 尚紫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