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作者:由 說書人小魏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4

什麼公無疾的故事

導讀:在中國的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每個時代也有著各自的特色,如“唐詩”、“宋詞”、“元曲”等成為了如今教育必修課,而作為我國曆史文化中的特色——成語,幾乎每個時代都必不可少,經典的故事總是能夠讓人產生興趣,但是大家只知道故事的經過,卻從來沒有了解過故事的主人公平生的經歷,那麼今天咱們拿出來七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來看一下故事的最後,主人公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第一個:聞雞起舞

這是一個魏晉時期的故事,主人公祖逖從小就有著很大的抱負,出生時頭角崢嶸,獲得無數人的讚賞。青少年時期的祖逖每次與好朋友劉琨談論起家國天下,總會滿懷激情,感覺自己就是為了報效國家而出身的,並且想著為了以後從軍而

磨鍊

自己。一次,他與鐵哥們劉琨相約,每日早晨聽到雞叫就起床,操練武藝,因而得名“聞雞起舞”,兩人日復一日的鍛鍊身體,想著有一天得到機遇報效國家,成為國之棟樑。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最終祖逖透過自己努力成功實現了理想。西晉被滅後,他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兼奮威將軍。受到東晉皇上的指派,帶領大軍進行北伐,一舉收復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立下赫赫戰功。俗話說“功不可蓋主”,正因為祖逖的功績太卓越,受到了統治者的猜忌,被捲入了當時的內部鬥爭中,作為一名武將,只能被困在朝堂玩弄心計,卻無法去戰場實現抱負,沒過多長時間,他便鬱鬱寡歡,無疾而終。由於東晉失去了這一得力名將,致使戰力大降,最終統治者也沒能實現統一大業。

第二個:懸樑刺股

這個成語可以說是上過小學的幾乎都耳熟能詳了,在學校裡很多老師都會拿

這一

個成語來激勵學生,而這一成語也非常特殊,因為其中的主人公有兩個,其一是孫敬,再一個就是蘇秦。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蘇秦的人,年少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去過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因為不甘平庸,回去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也刺激到了他的自尊心,因此挑燈夜讀,因為到半夜時時常犯困,因而就想到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繼續堅持讀書。這便是“刺股”的故事。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而故事中的另一個人物孫敬,同樣有夜讀的習慣,為了實現抱負,勤奮好學,獨自一人不停地念書,從早到晚,可以說是廢寢忘食,然而時間久了,太過於睏倦之時,就想著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一頭綁在自己的辮子上,當他疲勞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接著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苦心人天不負,最終兩人都是名聲大噪。雖然有類似的學習經歷,可是他們的人生卻截然不同,孫敬最終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學者,在學術之路上越走越遠。蘇秦的人生可以說是精彩,也可以說是驚險萬分,在學有所成後蘇秦開始遊走於七國之間,上演了“諜中諜”的大戲,但最後卻落得個“五馬分屍”的下場,讓人不禁惋惜。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第三個:毛遂自薦

在東周時期,秦兵圍困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當平原君挑選人才一起出使楚國的時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門客主動站出來請求一起出使楚國,因為過於普通的樣子,並未將他當回事,若非他當眾放出豪言壯語,平原君壓根都沒打算帶他一起去。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然而,意外的是擅長外交的平原君竟在與楚王談判的過程中失利。談判期間,那個湊數的及時站出來,拎著寶劍跑到楚王宮裡,向楚王闡明利害關係,最終說服楚王,同意了聯合趙國一起對抗秦軍,而這人就是毛遂。

經此此事後後,平原君將毛遂升為自己的上等門客,享受著最好的待遇。沒多久,燕軍突然來襲,平原君認為毛遂這個人有勇有謀,進而讓他統御趙軍抵抗外敵,於是便將毛遂推薦給了趙王,趙王當即賦予毛遂兵權。不過,作為一名好的說客卻沒有領兵打仗的經歷,最後也終是紙上談兵,昌都一戰落敗,面對滿地戰死計程車兵,萬分羞愧,最終自盡而亡。

第四個:孔融讓梨

雖然這個成語講述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它的知名度卻是成語裡面最高的之一,甚至從幼兒園的卡通書裡都有著“孔融讓梨”的典故。這樣的故事放在卡通書裡也合情合理,畢竟曾經年僅四歲的孔融,已經學會謙讓,並且知書達理。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孫,並且文采出眾,在當時躋身“建安七子”,是曹操麾下的謀士。然而孔融的性格卻是非常不穩重,言行非常犀利,經常做出出格的事情,因此得罪的人也不少,而且也讓多疑的曹操看著厭煩,想著除而快之。只是忌憚孔融的名氣遲遲沒有行動,若草草

將其除掉,難免會讓人詬病,對自己的大業產生影響。

為了解決孔融,曹操可以說是費盡心思,並翻閱了他的所有作品,編織“文字獄”,給他安上了“敗倫亂禮”的罪名。要說孔融有什麼過錯,很難挑的出來,只是他的言行給自己埋下了禍患,亦或者說是曹操的疑心和狹隘心胸容不下他罷了。

第五個:馬革裹屍

漢光武帝時期一位有名的將領,因為深受光武帝的信任,在邊關告急之時被委以重任,但最終不負光武帝的委託,打了勝仗,隨後班師回朝的時候,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所有人都紛紛向他道賀,即便他的朋友也不例外,並且說出了很多客套話。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此時的馬援看到親朋好友皆是如此,認為自己的功勞遠沒有其他人說

那般誇張,那些自己的好朋友應該說一些居安思危的話讓自己警醒,而不是像大家一樣說漂亮的恭維話。於是,馬援對朋友說道:“邊關的局面還不穩定,如今的我還稱不上功成名就。況且,男子漢就應該死在戰場上,被馬皮包裹著還鄉下葬,這才是最風光的事。”

而後來,邊關再次迎來大戰,馬援為了幫朝廷分憂解難,主動請求率軍出征,然而此時的他已經年過六旬,加上常年的辛苦戰鬥,最終經不住舟車勞頓,病死在行軍的路上。然而,死在戰場上,也應了馬援當年的豪言壯語,對他來說也是不枉此生了。

第六個:投筆從戎

書香門第出身的班超,家族中都是驚才豔豔的天才人物。班超的父親班彪是一位有名的史官,在史學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兄長班固曾著有《漢書》,為後世史學界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材料,妹妹班昭也是當世罕見的才女,而班超從小也非常用功,對未來充滿了理想。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然而有一次,他正在抄寫檔案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無聊,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因此,之後的他決定向傅介子、張騫學習,為國家奉獻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一起對付匈奴。統治者採取了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班超到訪了五十多個國家,跟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並且也宣揚了漢朝的國威,為之後的民族融合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七個:舉案齊眉

有一名以高尚情操聞名周邊的名士梁鴻,因為他的品德高尚,在那個以“孝廉”作為入仕標準的東漢王朝,是當時的一個潛力股,很多人家都爭著搶著將女兒嫁給梁鴻,然而,有想法的梁鴻一一婉拒。後來他聽說,孟家有個“大齡剩女”,因為長相平平一直沒能嫁出去,此女也曾放話,說自己想要嫁給一個像梁鴻一樣品德高尚的人。梁鴻認為此女看重的是自己的品格,而不是功名利祿,覺得這個女人很賢惠,便去孟家下聘,迎娶了孟氏。

細數七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竟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結局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梁鴻更名改姓,和妻兒居住在齊魯地區。不久,又避居吳地,投奔一個富庶之家,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每當梁鴻回家時,孟光總是託著放有飯菜的盤子,託得跟眉毛齊平,恭敬地送到粱鴻面前,以示對丈夫的尊敬。而梁鴻也非常有禮貌地用雙手去接孟氏的飯菜。成語“舉案齊眉”即由此而來。

隱居期間梁鴻留下十幾部傳世之作,而更讓人們在意的是他們夫妻間之間的感情,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一段佳話。

總結

其實,當大家每每看到一個成語背後的故事,是不是會有些許的感慨,作為我們熟知的典故,也是他們人生中的小插曲,或許是有意為之,或許是意外火了起來。但最終,也讓讀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理解中華文化的精彩。那麼螢幕前的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語典故?歡迎在評論區與大家分享,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