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三百九十三)

作者:由 貼心的丘丘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2

鞭笞天下怎麼讀

吳越爭霸(14)

越國表面上對吳國表示順服,暗地裡卻在努力發展實力,為有朝一日報仇雪恨做準備。吳王夫差被越國人低眉順眼的姿態所迷惑,認為越國對吳國不會構成任何威脅,因此,他將眼光投入了北方,打算把吳國的影響力擴大到中原地區。

魯哀公六年,夫差出兵攻打了陳國,理由是因為陳國是楚國的同盟。楚昭王收到陳國的求救信,說:“先君與陳國訂立了盟約,我不能不發兵救援。”於是他親率軍隊救援陳國,駐紮在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南)。

秋季七月份,楚昭王準備繼續向陳國進軍。出發前,他讓卜者占卜吉凶,得到的結果是:作戰,不吉利;退兵,也不吉利。楚昭王看著卦象顯示出進退兩難的境況,說:“看來我唯有一死了。楚軍如果再次敗於吳軍之手,只有死路一條;我如果背棄盟約,逃避仇敵,難連死都不如。兩下權衡,還是和敵人面對面交戰為好。”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三百九十三)

楚昭王懷著必死的決心準備出兵。動身前,他首先安排了後事。楚昭王沒有嫡子,他打算把王位傳給公子申(就是楚昭王的叔叔令尹子西),公子申不同意;打算傳給公子結(楚昭王的哥哥子期),公子結也不答應。楚昭王最後下令立自己的庶子公子啟(熊章)為繼承人,公子啟辭謝了五次最終才同意。公子啟的母親越姬出身越國公室,她的父親就是越王勾踐,她大概就是在越國與楚國結盟,共同對付吳國的時期嫁入楚國的。

楚昭王還沒來得及從城父出發,就突然身染重病,七月十六日就病逝了。楚平王的孫子公孫勝(太子建之子,字子閭)認為應該退兵回國,安定好國內的事務。他與令尹子西和子期商議,秘密轉移軍隊,封閉了進出楚國的道路,先在軍中宣佈公子啟為新的國君,然後退兵回國。

據說,楚昭王發病的時候,占卜的人說:“這是黃河之神在作怪。”大臣們請求楚昭王到郊外去祭祀黃河之神,但是楚昭王不肯,說:“夏、商、週三代對祭祀都做了規定,不得超越本國的山川。長江、漢水、睢水、漳水,這四條河流是楚國的大川,禍福的到來不會超越這些地方。我即使沒有什麼德行,也不會觸怒黃河之神。”

孔子高度評價了楚昭王:“

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

又曰:

允出茲在茲。

由己率常可矣。

他說:“楚昭王理解大道了。他沒有失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夏書》說:‘那位古代的君王陶唐,遵循天道綱常,

據有

中國這塊地方。走到邪道上,擾亂了治國的大綱,於是被滅亡。’又說‘付出了什麼,就會收穫什麼。’由自己來服從天道,這就可以了。”

楚昭王繼位時大約七、八歲,在位二十五年,去世時也不過剛剛三十出頭。不僅孔子,後世的班固、諸葛亮等人對楚昭王的評價都很好,認為他在遭遇滅國之禍的時候沒有驚慌失措,無論是兄弟、大臣還是國內的民眾都願意齊心輔佐他復國,說明楚昭王是個很得民心的國君,稱他“善敗者不亡”。

從楚莊王開始,到後面的楚共王、楚康王、楚靈王、楚平王和楚昭王,這幾位國君似乎都壽數不長。如果國君昏聵殘暴,當然是越早了結越好,但是如果有作為的國君年紀輕輕就去世,確實是國家的損失。

紀連海講歷史:春秋戰國篇

家長必讀

購買專欄

吳國對陳國的這次入侵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吳軍劫掠了一番之後,就退回了姑蘇。夫差的主要目標當然不是小小的陳國,他想征服的是更大、更有地位的國家。

《左傳·哀公七年》記載,“夏,公會吳於鄫,吳來徵百牢。子服景伯對曰:‘先王未之有也。’吳人曰:‘宋百牢我,魯不可以後宋。且魯牢晉大夫過十,吳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晉範鞅貪而棄禮,以大國懼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禮命於諸侯,則有數矣。若矣棄禮,則有淫者矣。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今棄周禮,而曰必百牢,亦唯執事。’吳人弗聽。景伯曰:‘吳將亡矣,棄天而背本,不與,必棄疾於我。’乃與之。”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三百九十三)

魯哀公七年就是公元前488年,吳王夫差北上來到魯國的鄫地(今山東省棗莊市東),與魯哀公舉行了會晤。魯哀公按照慣例,準備設宴招待吳王,然而讓魯國人意想不到的是,吳國竟然提出要魯國以百牢

之禮相待

“牢”指的是祭祀用的牲畜,一牢就是牛、羊、豬各一頭,那麼百牢就是一百頭牛、一百隻羊和一百口豬。這個規格未免太過驚人,魯國大夫子服景伯對吳國使臣說:“這樣的招待方式前所未有。”

吳國使臣說:“怎麼沒有?前不久宋國人款待我們大王時,用的就是百牢,你們魯國難道要落在宋國後面嗎?況且,當初你們招待晉國大夫的時候,就用了超過十牢的禮儀,以我們大王的身份,當然要用百牢。”

公元前521年,晉國中軍佐範獻子士鞅出使魯國時,依仗晉國的實力欺壓魯國,加上魯國內部季孫氏和叔孫氏矛盾重重,最後魯國人用十一牢款待了士鞅。現在這件舊事又被吳國人提起,魯國人不免感到很尷尬。

子服景伯說:“晉國計程車鞅因為貪婪而拋棄了禮儀,用大國的勢力來壓迫敝邑,讓敝邑,所以敝邑享他以十一牢之禮。君王如果用禮儀來命令諸侯,那麼就有一定的數字,如果也拋棄禮儀,那麼就太過分了。周朝統一天下,制定了禮儀,上等的物品數字不過十二,因為這是上天的大數。既然貴國要拋棄周禮,說一定要太牢一百,那我們魯國也無話可說,只好聽從執事大人的命令了。”

吳國人不聽魯國的解釋,堅持要用百牢。子服景伯對其他大夫說:“吳國快要滅亡了。他們拋棄上天,違背根本。如果咱們不答應對方的要求,恐怕他們要加害於魯國,不如就應允吧。”

於是魯國按照吳國的要求,以百牢之禮接待了吳王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