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作者:由 古泉說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5

早上初升的太陽怎麼形容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陸儼少

陸儼少是海上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筆墨豐富,氣韻生動,意境卓絕,並且注重詩、書、畫結合。其早年學畫師法傳統,後轉向師法自然,敢於創新,其獨特的雲水法、留白法, 多變的章法取勢, 給傳統山水畫帶來新的筆墨語言,繼而確立了其山水畫獨特的藝術面貌。

“陸儼少的山水畫,一方面,繼承與發揚傳統山水畫,堅持它的超世俗詩性——這在他的古代詩意畫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另一方面,也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創作了很多親近世俗的作品。為了賦予世俗題材作品以超世俗的詩性,他有時採取以古為今、以古喻今的方式。也許可以說,這是以傳統的超世俗詩性抵制非詩性的世俗現代性,即反現代化方式的現代性探索。陸儼少經歷的這種兩難和超越方法,也不同程度地發生在傅抱石、李可染的身上。正是這種兩難中的超越,使他們成為20世紀山水畫承前啟後的大家。”——郎紹君《陸儼少的繪畫》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陸儼少的早期山水作品並不多見,此件《遠寺聞鍾》創作於1942年,是其早期作品的代表作。郎紹君先生曾概括其早期作品特點有三:一是多豎長幅,多高遠或高遠兼深遠構圖,重巒疊嶂,林木茂盛,委婉曲折,不勝繁複之致。這顯然出自宋元全景山水,仿其高頭大障、氣勢恢宏。二是多水墨或淺降,淡墨談色,較少有青綠和色彩濃鮮之作。三是多臨仿,所仿有荊浩、董源、錢選、黃公望、王蒙、倪瓚、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作品。由於陸儼少主要以“看”而非“臨摹”的方式學傳統,故由“看”而背臨,只能仿其大略,並不會拘泥其中。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陸儼少(1909-1993) 遠寺聞鍾

1942年作,設色絹本 立軸

款識:遠寺欲聞鍾,蒼翠千陽外。墜瀑響空林,和苔成清籟。幽人獨坐釣,高興在嵐靄。胸中蘊真趣,筆底作狡獪。君看秋風生,此意山靈會。卅一年八月,陸儼少於重慶。

鈐印:陸儼少印、萬安居士、我能屈曲自世間

出版:1。《陸儼少全集(第一卷)》第20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2。《陸儼少全集(第五卷)》第5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3。《浙江四大家——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作品三集》第314-315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105×35cm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出版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款識

對於傳統繪畫的學習,陸儼少橫跨宋元明清,不論南北,不論派別,轉益多師,廣收博取,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明顯的派別性擇取。此件作品右上跋自作詩“遠寺欲聞鍾,蒼翠千陽外。墜瀑響空林,和苔成清籟。幽人獨坐釣,高興在嵐靄。胸中蘊真趣,筆底作狡獪。君看秋風生,此意山靈會。卅一年八月,陸儼少於重慶。”詩文相應,情景交融,足見其對於詩、書、畫並行的重視。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區域性

遠景繪連綿山峰,巧妙地留白處理,表現出半山腰被雲霧繚繞;中景一矮山峰,山頂置一寺廟,所謂“遠寺欲聞鍾”;近景畫茂林涓水,停一孤舟,舟上一人,船頭垂釣,正應了“幽人獨坐釣,高興在嵐靄。”

陸儼少《遠寺聞鍾》|北京銀座十週年

整幅作品注重點、線條理結構,有明潔、空靈、秀逸的韻致,以細密且較乾的點線交織以表現景色,從中可見傳統淺絳法的影子。結構宏大而細密,空間處理豐富多變,能夠把山水、寺廟、舟船、人物結合為一,形成恢宏深遠、可遊可居的境界。總之,陸儼少早期的藝術,廣收博取,學習、研究、消化傳統,畫法多樣,畫風也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