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英雄——再說武悼天王——冉閔

作者:由 風雨雷雷電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5

撥亂反正是怎麼回事

西晉末年,由於司馬家的無能統治,加上晉惠帝本身的智力有缺陷,身邊又有野心的皇后賈南風把持朝政,又沒有良臣的輔佐,為了奪取中央最高領導權,導致宗室覬覦皇位,最終爆發了“八王之亂”

大家都知道,早在漢朝時期,胡人就不斷在漢邊境不斷的騷擾,胡人都是過著遊牧的生活,生活也不是很穩定,漢朝前面幾位皇帝都被胡人的問題困擾著,直到漢武帝時才解決了匈奴的問題,就算是這樣,或是打,還是和親,都沒有完全解決胡人的問題。

胡人一般都是過著遊牧的生活,並沒有完全的開化,靠天吃飯,據水而居,這樣的生活一直不是很穩定,一旦到了冬季或是天旱之年,百草不生,牛羊餓死渴死的很多時,生活也就沒有了保障。而一邊的中原地區,老百姓安居樂業,糧草豐茂,這時的胡人就會進犯中原來搶劫邊境的糧草,人口,財物。面對中原的富裕,心中羨慕,胡人一直就野心未死,想著不勞而獲,強力的掠奪來滿足他們的野心。

不過那時的西晉勢力還是很強大的,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強盛,就算從分裂的三國時期,袁紹到曹操都能控制住胡人,這個時候的胡人還未形成氣候,就算是有狼子野心也深埋在心底,不敢輕舉妄動,還算是有自知知明。那時中原連續的戰亂,也遷胡人進來填補人口因戰爭帶來的不足。為此,胡人也不斷的向中原遷徙,人口也慢慢的越來越多,再加上良馬充足,慢慢的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到了後來,胡人也進入了關中,對西晉的首都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英雄——再說武悼天王——冉閔

而在這個時候,歷史悄悄開了個玩笑,強大的晉朝又發生了內亂,“八王之亂”大大地削弱了晉朝的力量,從公元291年-公元306年,它的負面影響是極大的。這場內亂共分成了好幾個階段,持續16年。這場內亂使得西晉的經濟發展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西晉百姓民不聊生,西晉最後也因此亡國。除了內患越來越嚴重之外,外患也跟著出現。

當西晉這些個諸王機關算盡不擇手段奪取權力,親情無情地被踐踏在他們的腳下時,可是沒有一個人笑到最後,這時的西晉王朝已是國力空虛在內憂外患下,政權已是岌岌可危。西晉已是自顧不暇。

機會終於來了,這時的五個胡人匈奴,鮮卑,羯、羌,氐開始進攻西晉,少數民族戰鬥力一開始都是很強的,如入無人之境,把西晉軍打的落花流水,很快就佔領了洛陽,他們被眼前的繁華震驚了,一個個流露出貪婪的目光,他們進入關中雖然很多年了,可是跟西晉的經濟,文化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破城之後,這些個人完全失去了人性,變成了禽獸,華夏民族的至暗時刻就此到來了,良知泯滅,人性完全喪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洛陽城成了人間煉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從此我國的北方開始淪為五個少數民族的狩獵場。

鮮卑族進入中原之後,見到男丁就殺,見到女人就俘虜,這些少數民族在入侵過程中都沒有隨軍攜帶軍糧,於是就將這些被俘的女子充當軍糧,開啟了將人當成軍糧的惡習。戰爭帶來的必然是民生凋敝,可以說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隨後的羯趙政權更是將漢族女子直接抓起來當成軍糧來飼養,甚至將這些女子命名為雙腳羊。意即可以當羊一樣食用的兩隻腳牲口。這些“肉品”在後世的朝代之中竟也細分品目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意思是老而瘦的男子不易煮,需要再加些柴火;年輕的婦人味道佳,勝過羊肉;小童細皮嫩肉,煮來連骨頭都一起爛熟了。

據說當時胡人逮到漢人俘虜後,男人淪為奴隸,而女人,由於力氣不大,不能幹重活,留著還要消耗糧食,所以胡人對付這些漢族女人都是先奸後食。何為“兩腳羊”,說來甚慘,乃為“人肉”,漢家女紛紛成了隨軍兩腳羊,邊行邊食,年輕婦女肉鮮味美,賽過羊肉,這一吃便吃了好幾十萬,這段歷這段歷史筆者印像極深,原因是過於殘忍,烹煮的方式太暴虐,人性泯滅。

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英雄——再說武悼天王——冉閔

後來《晉書》記錄這個禍亂時,中原士族,十個剩不了一個。而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顯然死亡得更多。在五胡亂華的135年裡,北方漢族最初的人口數量大約為1200萬人,到了冉閔政權(接下來會講到冉閔)花了三年時間滅掉羯趙政權時,此時的北方漢人卻不到400萬人。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二。而與之對應的,北方的胡人數量卻增加到600多萬人。倖存漢人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避亂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經濟政治中心初步向南方轉移,淮河淮南流域成了南北交戰的主戰場,從此逐步進入了南北朝時期。中原人民為躲避胡人殘暴統治和屠殺,紛紛南遷。這一時期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遷入過百萬,東晉因而設定了許多僑郡僑縣以安置北方人民。

在這個至暗時刻,華夏民族危亡時,一個人站了出來,這個人就是冉閔。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

此戰後,冉閔一戰成名,後來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屢立奇功。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冉閔威震中原。忍辱偷生三十載後,冉閔伺機殲滅數十萬後趙胡軍,推翻後趙王朝,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英雄——再說武悼天王——冉閔

他一同出現的正是《殺胡令》“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屠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的《殺胡令》。

那些深受胡人壓迫的人,漢人平民紛紛起來響應,男兒仗劍行千里,千里一路斬胡羯。冉閔用自己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一時間,鄴都城內漢人紛紛拿起武器追殺胡族,冉閔親自帶兵擊殺鄴城周圍的胡人,三日內斬首二十餘萬,屍橫遍野,同時冉閔還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還本土”,否則就將其統統殺絕。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組成聯軍連番圍攻冉魏政權。

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英雄——再說武悼天王——冉閔

面對胡族聯軍的瘋狂反撲冉閔沉著應戰: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至此,各地漢人紛紛拿起武器響應,開始對入塞中原的數百萬胡族展開大屠殺,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英雄——再說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冉閔用自己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從此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行徑,他們可以殺死我們,但不能打敗我們。之後,進入中原的胡人開始學會尊重漢人,甚至主動被漢人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