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儒家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這是為什麼呢?

作者:由 暖陽初辰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6

為什麼孔子說再而後行

儒家理論中經常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因為這一理念,從各方面來看都是

值得深思

的!

寫在前面

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思自然成。

君子更是如此!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醒世恆言》的第三十四卷中曾言:

“逢事有三思:事前、事中、事後。”

儒家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這是為什麼呢?

事前,思:“預”和“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力裕則成,力瘠則毀”。

從事夕陽產業的普通人資源匱乏,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

而當今的現實又盛行跨界和降維打擊,“預”則易“裕”,否則,事情來了也只能枉自嘆息,極少不會傷筋動骨,甚則一敗塗地、一蹶不振,乃至銷聲匿跡。

儒家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這是為什麼呢?

事中,思:“動機是否純正、目標是否合乎情理、方法是否合理妥當。”

事中思“動機是否純正、目標是否合乎情理、方法是否合理妥當。”,以此來整合資源,把握方向,校正方式。

我最崇拜的的一個師兄曾言“人從事中分高下”,實際就是說人分三六九等。

上等人敗在方法,中等人敗在格局,末等人每每敗在動機!

動機是根,格局是本,方法是末梢;坐根不正,即使小有所成也是老天爺心情大好賞口飯吃,終究是難以長久。而

純正的動機,開闊的格局才是人生良策!

儒家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這是為什麼呢?

事後,思:“警”和“恆”

各人的修為雖說千差萬別,但二三十年下來卻是會有一點大差不差的話:“早知道就……”。

這在一些被迫從事不喜歡的行業的人裡面尤為明顯!鮮少有人為他們妙計安天下,也少有人贈三五個錦囊佑助他們逢凶化吉、遭事遇貴。

因此,我們最有必要開動腦筋,在一些中彩票的人吆五喝六、意氣風發的時候

靜下心,攏住神,把我們自己的路找著!

儒家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這是為什麼呢?

寫在最後

儒家至聖孔子曾說:“再,斯可矣。”但他是聖人吶!我們作為普通人“三思”也許都未必有結果!

所以,無論何時,

不過度瞻仰別人的風光和色彩,三思而後行

,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儒家強調君子要“三思而後行”,這是為什麼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暖陽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