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作者:由 小慶說歷史文化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08-25

功遂身退什麼意思

“功成身遂天之道”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九章。

《道德經》第九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來看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總想使容器裡面一直保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比較好。因為水滿則溢,半桶水不蕩滿桶水蕩,過分執著一直處於盈滿狀態反而失去的更多。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將器具磨得又尖又利,也不可能長久保持這種鋒利。因為尖利的東西強度差,越尖利反而越容易被損壞。所以要鋒利得當,適可而止就好。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滿屋的金銀財寶,也不能長久守住。人總有老去的那一天,這些身外之物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即使是古代帝王也帶不走,他們讓金銀財寶為其陪葬,到後來也是讓盜墓賊給盜去。與其守著,不如用它來做有意義的事,才是大道思維。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擁有榮華富貴,並沒有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透過合理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就是可取的。但是擁有富貴卻驕奢,就是大過錯了,這樣會給他們自己帶來無法預料的禍患。所以財富名利本身是沒有對與錯,關鍵是看怎麼運用得當。同樣是富有,為富不仁和富而有仁的人,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公道自在人心,後人自有定論。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功成身退是自然執行的規律。如果功成身不退,則後果難料。一旦功高蓋主、功高震主,則處境就十分危險了,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在越王勾踐危難之際,幫助他的主要有兩個人,即范蠡和文仲。後來勾踐成功後,范蠡離開了而文仲沒有走,最終范蠡得以逃生而文仲卻被賜死。幫助劉邦打天下的張良,結果也是“狡兔死,走狗烹”。曾國藩在打敗太平天國後趕緊讓功勞、裁湘軍,儘可能地削弱他自己的功勞和權力,才戰戰兢兢地逃過了慈禧的魔爪。可見老子對後面事情的預見性,願意遵從此天道則有生,不願意遵從此天道則有患。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也很有警示性。

老子借用以上的幾種事物闡述了一個道理。

容器裡面裝太滿了就容易溢位,器具太鋒利了就容易受損,滿屋的金銀財寶到頭來帶不走守不住,擁有富貴卻驕奢會招來禍患,功成身退則有生,功成身不退則有患。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透過這樣幾種事物闡述了物極必反的道理,事物到達了最極致狀態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水滿則溢,日中則昃,月盈則缺,都是反映了物極必反的道理。《易經》中乾卦的第六爻“亢龍有悔”,龍飛到最高處會有所悔恨,也是反映這個道理。

《道德經》:功遂身退天之道

很多人都知道物極必反這個道理,但是沒有很多人會在意。像前面講的韓信和文仲,這倆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他們對這個道理肯定都懂。但是一旦身處其境,便無法做到知行合一。

如今的我們很幸運,能踏著古人的足跡去驗證道理的真偽。既然有古為鑑,有古為戒,我們更應該好好去運用學到的知識道理為社會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