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功德大小與出家、在家不相干,與心地“清淨、平等”有關係

作者:由 一聲佛號一聲心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09-06

在家出家有什麼功德

【皆得者,無論僧俗男女,凡能受持讀誦,無不如是成就。】

此經所說的“理與事”,與《無量壽經》、《華嚴》、《法華》平等無二,確實是大乘了義的經典。《金剛經》上跟我們講的原理、原則,都是第一等的;凡是究竟了義的大經,裡面決定沒有差等‘沒有差別,決定是平等的,像《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無論是出家人、在家人,無論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能夠受持讀誦,所得的功德利益,就像經中所說的,“無不如是成就”。不是說出家人修行功德大,在家人修行功德小,沒這個事情。你這個想法,那叫做打妄想,不是事實。功德大小不在出家、在家,與這個不相干。與什麼有關係?與心地“清淨、平等”有關係;心愈清淨功德就愈大,心不清淨,出家也枉然,也沒有用處。所以,著重在“受持”上。

功德大小與出家、在家不相干,與心地“清淨、平等”有關係

“受持”,我說個“心地清淨”,經上講的“應無所住”,“無所住”就是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清淨。所以是要看“清淨心”的純度,心愈清淨,功德就愈殊勝,是這麼個意思。

【即不明義,但能讀誦,亦必得之。】

如果對於《金剛經》的意思不能明瞭,這個“不明義”,不是完全不明,不能夠有相當深度的明瞭。

功德大小與出家、在家不相干,與心地“清淨、平等”有關係

“但能讀誦,亦必得之。”這裡面沒有講“受持”,只講讀誦。在我們學佛同修當中,無論在家、出家,這個做法的人很多。“讀誦”而“不明義”,“讀誦”而“不能受持”,這種情形很普遍很普遍。如果他要不間斷,每天讀誦,也得佛力的熏習,他時間長了,總會有領悟的一天,不過是比較慢一點而已,所以說“亦必得之”。

功德大小與出家、在家不相干,與心地“清淨、平等”有關係

這樣讀誦的人,就跟我們唸佛人裡面不懂得經義,《無量壽經》、《彌陀經》的意思他都不懂,他就會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老老實實他也不打妄想,專念阿彌陀佛,他念成功了,臨命終時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瑞相非常殊勝。你問他經義,他一無所知,他只曉得老實念。這樣的人讀《金剛經》,行!他有功德。他憑什麼?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他是憑藉這個。所以他很老實,他念的時候也沒有妄想、也沒有分別執著,他能夠老實念,他能夠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