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作者:由 丹語錄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0-14

泥車瓦馬出處是什麼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賈平凹曾經說過,被中國人糟蹋了的三個詞:農民、小姐、同志。現在又有一個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靖康之恥雕塑

泥馬,是一種自古及今用途十分廣泛的兩棲運載工具,並舟車功能於一體。“泥馬”兩字自古以來本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名詞,曾幾何時卻被網路糟蹋得一塌糊塗,並汙為最損的網路“熱詞”。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宋高宗趙構晚年像

靖康之變後,宋徽宗、欽宗及欽宗太子諶等被金俘虜,押解北上。康王趙構(後來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被當作人質押在金國,與金國太子一起射箭。趙構三射三中,金國人認為這必然是趙宋選了一個武藝高強的皇室子弟來冒充康王,這樣的小人物留下來也沒用,就讓他回去。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宋高宗趙構年輕(端王)時期像

趙構喜獲釋放,一路向南狂奔,實在疲憊,就借崔府君廟打打盹休息片刻。已而,夢見神人給他說:“金國追兵馬上就到,趕快離開這裡。已經給你把馬準備好了,就在門口。”趙構驚醒,駿馬就在眼前,急忙上馬往南逃跑。渡過河後,馬不再動了。下來一看,竟然是廟裡泥塑的馬匹!(“既渡河而馬不復動,下視之,則泥馬也。”)此事在《南渡錄》《使金錄》《靖炎兩朝見聞錄》《大宋宣和遺事》等歷史筆記中,皆有記述。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宋代石馬雕像

泥馬,是沿江的灘塗地區一種常用的交通工具,並非神物。古稱泥撬、泥鰻、舟飄。《史記•夏本紀》中雲:“陸行乘車,水利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jú〕”(《”裴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適乘泥上。”張守節正義:“橇形如船而短小,兩頭微起,人曲一腳泥上適進,用拾泥上之物。”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東南沿海武警官兵訓練使用泥馬

在唐代就已推廣,明代戚繼光平倭寇就曾用過這種船。極小,略似船形,前有木架,可以手提;用時,兩手把木架,一足跪於其中,一足踹海塗,藉反作用之力推行,其快如飛。它又稱舟飄、海馬、海踢、泥馬船,分佈很廣,浙江、福建沿海各地皆有,別名俗稱很多。溫州人叫“泥板船”;樂清蒲岐、南塘人叫“斕鰗船”,樂清縣西人叫“舟飄”; 龍灣人叫“腳踏片兒”;洞頭本島叫“泥塗船”,霓嶼人叫“塗橇”,還有叫“單腳蹬”;台州路橋人叫“踩腿”,溫嶺人叫“滑掭”或“彈鰗掭”;寧波象山人叫“海馬”,鎮海人叫“泥艋(馬)船”;福建連江馬鼻一帶叫“土板”。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溫州漁民用泥馬作業

泥馬,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格,各地長短不一,寬窄各異,樣式大同小異,小巧輕便,但始終離不開快速、便捷、載物等三大實用特點。雁蕩的泥馬,木製,狹長狀,前尖後寬,長約2米,底部最寬和邊高約15釐米左右;頭部漸尖,向上略翹;尾部較寬而開口,前後有隔板,前部留有空位,可放置器物、乾糧、飲水、雨具等,可裝載一百餘斤捕獲的小海鮮;中間裝有一個“∏”形的把柄;底部平坦光滑,精緻小巧,非常輕便,單手握把柄,可以輕鬆地提起來,放在肩上揹著回家。

王丹譽:本不該被糟蹋,而被糟蹋得一塌糊塗的詞——“泥馬”

浙江沿海部隊在灘塗開展泥馬實戰訓練有

泥馬使用時,雙手握住中間的把柄,把握滑行方向,使泥馬平衡穩定地前進。一腿跪在泥馬的尾部或艙內,另一腳在泥塗上不停地向後蹬泥,泥馬就快速地向前滑行。如果沿著泥馬的舊跡滑行,好比火車行駛在鐵軌上,速度很快。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泥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