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作者:由 人月聊IT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0-16

採銅和張躍峰的精進一樣嗎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春節假期已經過完,大家又都回到了各自的工作或學習崗位,在假期自己主要對從2006年開始新浪部落格寫作以來的15年輸出內容按年為單位重新進行了梳理。在做這個梳理工作的同時,自己又做了一個小決定,就是準備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籍。

為何要寫這本書?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首先談下為何要寫這本書。實際上當前關於思維方面的書相對少得多,這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氾濫的垂直領域。在這個領域除了少量的精品外,大部分書籍都質量堪憂,或者僅僅是為了個人品牌或名氣而出版,能夠算上心靈雞湯的還算不錯,或者有些連心靈雞湯都算不上。

在我前面的文章裡面也提到過,從最早談系統思維的《第五項修煉》,到敘述整個思維發展歷程的《思維簡史》,也有類似劉未鵬老師的《暗時間》,吳軍老師的《見識》,萬維鋼老師的《智識分子》和《萬萬沒想到》,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的牆》和《躍遷》,採銅老師的《精進》等,這些都是相對不錯的書籍。包括在思維大領域裡面各個細分領域,比如學習方面的《可以練習》和《學習之道》;在問題方面的《麥肯錫問題分析解決》,《你的燈亮著嗎?》;在寫作和呈現領域的《金字塔原理》,在閱讀方面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果你是一個愛閱讀寫作,強調個人自我管理和成長的人,可能上面大部分的書籍你都閱讀過。如果僅僅談裡面思維方面的書,你會看到大部分的書籍更加偏向意識和心理學層面,也就是說說談得如何轉變思維意識,如何提升你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能力。

但是你閱讀這些書會發現,所有的道理都是對的,但是很難指導你當下的實踐。

簡單來說就是你永遠無法透過簡單的讀基本書的理論來改變你的認知能力和水平,但是你卻可以透過書籍提供的思路去實踐,透過實踐完成後提升你認知。

前面談到的類似吳軍,劉未鵬,萬維鋼,古典老師等,實際都是自己專業細分領域的專家,前面兩個是IT行業,萬維鋼是物理學科,而古典老師多年前就是新東方名師。因為本身就沒有一個專業學科是思維專業,

因此實際上在思維方面有成熟的經驗感悟的往往也是在自己專業垂直領域都有不俗成績的人。

也就是說專業領域大量實踐後覆盤,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反思和經驗分享。

所以現在思維類的書籍,你可以觀察,如果作者本身在自己專業領域本身沒有太多成績,也很難說能夠出版一本思維類的好書籍。好的思維類書籍一定是自己實踐證悟,而不是簡單前人理論的拼湊。

由於這些書籍更多的思維意識和認知層面,如果你自己沒有類似的實踐經歷相互印證,那麼當然很難有相同的感受和收穫。

比如書裡面經常談到的,你要有逆向思維,要懂得發散思考,要跳出盒子看問題等,但是你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實際卻很難做到。

理想很簡單,但是現實很殘酷。

懂得思維上的道理簡單,但是要講思維轉成能力卻很難。

思維絕對不能是簡單意識和心理學層面,而是應該和真正的事物認知過程,問題分析和解決,學習和實踐,總結和覆盤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框架和邏輯。

既然類似產品研發和創新等都有類似TRIZ等完整的方法論可以參考,那麼對於思維這件事也應該具備完整的邏輯框架。從最早的亞里士多德的基於歸納演繹的邏輯學,到笛卡爾的方法論,從經驗科學到經典科學 ( 量化,實驗,公式,模型),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方法體系不斷在完善和進步。

也就是說思維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能力框架,而不再是簡單的意識層面。或者說思維本身應該是一個大量學習實踐相互融合的一個線上的過程,而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點上的靈光一現。當你真正將學習,實踐,事物認知,問題解決,總結覆盤融合起來,將個人思維能力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經驗庫,方法論和模式庫的時候,你才可能真正形成完整思維能力。

而這也是我準備寫作思維框架邏輯這本書的初衷。

寫作這本書的前期積累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實際上在我工作的早期,特別是在06年到09年這個時間段,我更多關注的是個人知識管理和專案管理方面的內容。包括我頭條上也有關於個人知識管理方面的內容和PPT分享。

在10年以後我比較少談個人知識管理,其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將個人知識管理認為僅僅是知識的收集,歸類,知識庫,知識的應用和覆盤等內容,是大量方法或工具的使用等。但是個人知識管理的核心卻是在提升自我價值創造,如果脫離了這個核心個人知識管理本身沒有意義,而自我價值提升的核心點則在於個人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這個能力的關鍵點恰好是在思維上面。

類似的還有時間管理,時間管理當然重點,當時更加重要的確是個人效率的提升。你不考慮去提升個人效率,你即使把所有碎片化時間都利用上,甚至不吃不喝往往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飛躍。

在2010年後我做了不少的IT諮詢規劃專案,接觸了大量的類似埃森哲,IBM,HP等諮詢方案,也包括專案間的溝通協同。在這個階段的實踐也讓自己對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法論進一步完善,就方法論來說,大的諮詢公司往往是比較完善的,可以借鑑和實現。類似《金字塔原理》,《問題分析七步法》等也都是麥肯錫大量實踐後的經驗總結。

也就是說,做小事情可以不求章法,但是做大事情必須有完善的方法論指引。但是方法論本身又不能空談,方法論應該是團隊或個人大量實踐經驗的總結。

在這之後,基於諮詢核心思考邏輯,我整理了《我是如此思考的》一個文章系列,在頭條前面文章我重新整理釋出過,可以參考。也就是在這之後,開始更加關注思維這個詞,關注思考方法,問題分析解決邏輯的進一步體系化。

在2015年底,我寫下了《思維的框架》和《思維的邏輯》,同時基本上每年都會對這個內容重新進行思考,構圖和更新。

我雖然也看了很多思維方面的書,但是我對思維本身的思考更多來源於我的專業實踐,其中包括了IT諮詢規劃,大專案建設,日常團隊管理等。我首先是一個SOA專家顧問,其次才是一個思維或個人知識管理者,思維和個人知識管理更多的是幫助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更大的成長。

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對思維的思考並不少照搬當前已有的思維書籍,思維框架或理論,而是自己真正實踐後的總結和梳理。包括當前我看我寫作的很多內容,實際上和前人的一些文章內容思路完全一致,只是表述方式上有差異。

也就是說,我強調一個點。

思維的書籍應該來源於個人實踐證悟,而非思維書籍理論的拼湊和糅合。

在17年我正式在知乎看《人月神話的思維專欄》,對個人思維類文章進行整理和釋出。同時在在2017年對思維框架的思考中,我明確提出了思維的兩條核心線索。其一是事物認知,其二是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並形成了完整的思維框架模型。在2018年又進一步強調了思維模型中的核心邏輯是模式匹配能力。將思維框架和邏輯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清。同時在2017年我重新整理了《學習方法和模式》,後續進一步完善成為完整的三階段六步學習金字塔模型,實際上這裡面一些思考和費曼學習法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在2020年我進一步給出了完整的思維框架邏輯整體架構,將學習實踐,事物認知,問題分析解決,總結覆盤,呈現,個人知識庫構建等關鍵要素進一步打通,形成一個完整的架構框架,並理清裡面的關鍵整合和協同邏輯。

也就是我前面輸出過的這篇文章。

對思維框架和邏輯架構的完整梳理

這篇文章最終展現量和閱讀量都很大,遠遠超過了我其它很多文章,但是你看到這篇文章不要奇怪,這個實際是小10年時間我對思維這個細分知識領域的思考和總結。而且大量來源於我個人的實踐感悟。

對書籍目錄結構的初步思考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如果按現在的追熱點,出快書的思路,那麼實際將我當前頭條號釋出過的思維類文章簡單的歸類整理,重新做一些配圖即可以出版。而且我敢說,即使這樣快速出版,這本書的文章結構和邏輯也超過當前一些思維類的書籍。

寫一篇博文容易,但是寫一本書難,一篇博文是一個知識點,但是一本書卻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書有章節,有脈絡,有故事的動態發展,也有結構的靜態呈現,所有的內容要能夠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邏輯往往是最難的事情。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只可慢讀細細品味,它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完整的小世界,能夠真正讓讀者走進來切身感受的小世界。

一本書往往不僅僅是靜態的結構呈現,就如前面講的當我們章節分類都結構清晰了,並不能代表就是一本好書,一本書往往就是在講一個故事或呈現一個完整的事件,那我們的各個章節之間是否能夠根據這種動態的故事線索完整的串聯起來,既由淺入深,又層層遞進,讀者能夠圍繞這種線索逐步的深入,走入書營造的完整小世界就相當重要了。

即一本書不僅僅靜態結構完整,動態行為呈現又將靜態章節完整的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如果能夠達到這點那就是一本完整意義上的好書。

當前生活和工作節奏下,大家都喜歡或不得已吃快餐居多,即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希望快速地搜尋或查資料解決掉問題,但是問題的本源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我們並不會去深究,即我們並不會太在意是否去構建一個自己的完整知識體系或方法論。但是越是在快節奏下,我們越需要增加更多的慢閱讀,細品慢嚼,多讀經典,多做好知識的整理和串聯,只有這樣才容易將你的技能轉變為更加體系化的經驗和方法論。

基於這個思路,最近對思維框架邏輯這本書目錄做了初步思考如下:

我為何要寫一本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和實踐的書?

整本書的目錄結構實際都是圍繞整體框架展開,即:

主線:包括思維框架和思維邏輯兩大方面

分支:包括了學習方法實踐,知識庫積累,事物認知和決策,問題分析解決

以上即是我重點關注和歸納整理的思維方面的內容。整個思維框架分解展開後我要闡述的內容就在上面的部分。

其中包括了學習方法模式,知識經驗庫積累,事物認知和決策,問題分析和診斷,最終解決和呈現邏輯幾個方面的內容。

那麼基於這個思路,目錄結構初步規劃如下:

第一章 思維概述

1。1 思維發展史概述

1。2 認識和改造世界-從宗教到科學

1。3 問題分析-從基礎邏輯到方法論

1。4 我思故我在-思維和意識

1。5 對思維定義的重新思考

1。6 思維的知識範疇和關鍵要素分析

第二章 思維框架和模式

2。1 從知乎提問的問題歸類說起

2。2 思維整體架構

2。3 思維框架構建

2。4 思維框架中核心要素分析

2。5 從思維框架到思維邏輯要素

第三章 學習方法和模式

3。2 學習概述

3。3 工作後學習思維意識的轉變

3。4 從閱讀到寫作邏輯

3。5 三階段六步學習金字塔模型

3。5。1 搭建概念模型

3。5。2 找尋主幹

3。5。3 快速POC驗證達成目標

3。5。4 構建完整知識樹

3。5。5 視覺化迭代

3。5。6 躍遷和頓悟

3。6 學習曲線和個人成長定律

3。7 成為一個高段位學習者

第四章 個人知識庫建設

4。1 個人知識管理概述

4。2 個人知識庫搭建方法論

4。3 知識庫建設-從泛讀到精讀

4。4 經驗庫建設-實踐到覆盤

4。5 知識體系結構整理

4。6 個人知識管理感悟

第五章 事物認知和決策

5。1 事物認知概述-看待事物的方式

5。2 事物分析方法-靜態+動態

5。3 從事物到事物群

5。4 構建事物認知模型

5。5 從事物認知模型到決策評估模型

第六章 問題分析和解決

6。1 問題概述

6。2 問題定義-提問的智慧

6。3 問題分析-核心是匹配邏輯

6。4 問題解決和驗證

6。5 麥肯錫問題分析七步法

6。6 我是如此思考的-從問題到解決方法論

6。7 問題解決案例-技術類問題解決參考

6。8 問題解決案例-售前方案製作問題解決參考

第七章 總結和覆盤

7。1 總結覆盤概述

7。2 常用總結覆盤方法

7。3 談寫作-寫作是為了更好的思考

7。4 從知識到經驗,從經驗到方法論

7。5 呈現邏輯和金字塔原理

7。6 工作型PPT製作邏輯參考

7。7 解決方案PPT案例分析參考

以上是對書籍目錄結構的初步思考,這本書暫時無明確的出版時間計劃,個人出這本書的初衷也僅僅是自己多年來在思維領域實踐總結的自我總結,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