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為什麼合作總是事與願違?“飛鏢效應”這樣說—激勵他人正能量

作者:由 進步從心出發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0-17

事與願違是什麼效應

情緒、意念、思想等內心活動都是能量和波動,透過迴圈和感應影響外部世界和他人。

現代量子物理研究表明,宇宙是由能量構成。人是能量與振動的組合體,並放射出個人特有的能量模式 。身心運動是能量的結果,感覺、思想與情緒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是能量和波動頻率影響的結果。

我們既是能量波動的發生器,也是接收器。

很多時候感覺很玄妙的事情用能量的觀點都可以得到解釋,氣場無法量化,是人的感受,有人氣場強是他的能量比較大,你與他人莫名其妙的投緣,毫無理由,也無邏輯可講,說明你的波動頻率正好與那人同頻感應。

為什麼合作總是事與願違?“飛鏢效應”這樣說—激勵他人正能量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情緒、思想能量的傳遞和迴圈

正面的情緒、思想帶來的能量符合天地大道, 給人帶來正面的影響,孟子講“吾善養浩然正氣 “正氣攜帶著正能量瀰漫周邊,加入了正能量的大迴圈,成為善有善報的註腳。負面思維和情緒帶來的負能量有三種迴圈路徑,一是你的負能量反噬自己。自己成為負能量的承受者,身心都會受到影響。這是自尋煩惱、自找苦吃;二是負能量有了外部發洩渠道,出去跑一圈,找人打一架也是個發洩途徑, 把他人當成你的疏導者或是垃圾桶。其他人接受轉化你的負能量。這是資源整合;三是轉變念頭、轉變負能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將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這是修行。

為什麼合作總是事與願違?“飛鏢效應”這樣說—激勵他人正能量

心理負擔形象的說明了心理活動伴有能量的事實,不能消除轉化負能量,就會成為負擔。

批評、指責別人是很輕鬆容易的事,這與人的修養有關,現代社會,焦躁和焦慮並行,短視和自私相伴,痞氣與憤青為伍, 批評、指責他人錯誤成本低廉,只要動動兩片嘴皮子就好,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批評、指責乃至侮辱這些都帶有極大的負能量,這些負能量最後走向怎樣的迴圈,去哪了呢?

心理學上把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稱為“飛去來器效應”即“飛鏢效應”。飛去來器為澳洲土著使用的一種丟擲去又會重新回來的武器。假如你批評指責他人並竭力讓對方接受,其結果反而使他人越來越反感,使他人的想法朝著相反方向發展,距離你的期望更遠,從而導致溝通的徹底失敗。這是你發出的負能量完全返回你自身,賠了夫人又折兵。

根據飛去來器效應的特點,情感的飛去來器在飛去時勢急力強,此時根本無法攔截,硬要攔截,此時飛去來器的強大運動慣性,只會弄得大家兩敗俱傷。要杜絕事與願違的傻事,“不說倒還好,越說越糟糕”的傻事果斷不做, 批評指責注重說服、勸解等的時機與場合,做時機相符的行為。

為什麼合作總是事與願違?“飛鏢效應”這樣說—激勵他人正能量

激勵有助於對方改正缺點,我們自己改正缺點也需要激勵

別人有了缺點,我們急切的希望對方改正,如果是盲目指責只會成了飛去來器,帶來更大的抗拒。 高明的做事做人的辦法是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對方改正缺點 。士為知己者死,試問哪個士沒有缺點?

春秋時代,孔子去向老子求道。 老子對孔子說: “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翻譯過來就是:“ 聰慧、深思洞察一切的人,遭到困厄、瀕臨死亡,是因為喜歡議論別人;學問淵博見識廣大的人,遭到危險不測, 是因為喜歡揭發別人罪惡。 ”

這其中明確指出不議論別人缺點、錯誤。更不要揭發別人的問題和罪惡。 孔子懂了,並予以踐行,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意思是,孔子回魯國後, 他門下的弟子從此愈來愈多。

為什麼合作總是事與願違?“飛鏢效應”這樣說—激勵他人正能量

讚美是一種正面積極思維的表現。

在批評別人缺點前,應先讚美。不懂得讚美,讓他人做任何事情對你都是難題。在大庭廣眾下的讚美的功效是私底下讚美的10倍。開啟佛教經典,很多經文讚美的地方遠遠大於批評之處。 一般來說,自己的缺點要管理已經很難了,去管理別人尤其是缺點更是難上加難,有句話說的是:任何想管別人的人,結果就是被別人活活氣死。管理別人本質就是限制對方的缺點。

為什麼合作總是事與願違?“飛鏢效應”這樣說—激勵他人正能量

面對他人的缺點要“化解”,不是“解決”。

化解就是能量的正向迴圈,不化解只是解決就會出現,解決了一個問題,後面有幾十個問題產生。因為能量守恆定律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