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作者:由 搜歷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06

百巧千窮什麼寓意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初唐四傑”是誰?很多人可能並不能第一反應回答得上來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特別是楊炯,很容易被人遺忘),但他們四人這組合的名氣還是響亮的。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以文采著稱於世,他們人生的關鍵字就在“善屬文”。

按《舊唐書》記載,盧照鄰“博學善屬文”,楊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駱賓王“少善屬文,尤妙於五言詩”,這是四個很會寫作文的人。

“四傑”的名號不是後人給他們總結的,而是當時的人就已經認可他們四人在文采方面齊名並駕,“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亦號為‘四傑’”。是組合,就有C位和排行的問題,當時的人給出來的排行是這樣的:“海內稱為王楊盧駱”。

也就是說,王勃是大哥,楊炯排行老二,盧照鄰第三,現在小學生都知道的駱賓王反而排在最末。

而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之間經常互相看不起,初唐四傑內部,也有這樣的鄙視鏈。

楊炯聽說了組合裡的排行之後,就親自開口說了一段:“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在盧照鄰前面,他是心虛的,在王勃後面,那是太小瞧他了。按楊炯的意思,這個排行應該調過來,改為盧照鄰>楊炯>王勃>駱賓王。

當然,在盧照鄰之後,也許只是楊炯謙虛一下而已。

自殺病號盧照鄰:人間不值得

不管怎樣,楊炯推崇盧照鄰,那麼來看看盧照鄰都有什麼表現?

說盧照鄰十來歲的時候,就跟著老師學《三倉》《爾雅》等訓詁書和一些儒家經史,因為文章寫得好,被同樣沉迷於儒家經典的李世民異母弟鄧王李元裕請去當了典籤,主要工作是幫王爺批閱公事。

李元裕很看好盧照鄰,說他是自己的“司馬相如”,當年司馬相如出四川京漂,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梁王劉武的梁園搞文學。

盧照鄰的代表作,經常被電視劇裡的情侶傳唱:“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順道正名一下,這句的原句是“願作鴛鴦不羨仙”,而不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盧照鄰死時才40歲,畫像有點過分哦

光這一句,就夠他流傳後世了。

不過,盧照鄰身體不太好,出了鄧王府被外派做官後,沒多久就生病了,病到無力工作,只好隱居山野。按盧照鄰自己說的“餘羸臥不起,行已十年,宛轉匡床,婆娑小室”,幾乎在床上躺坐了十年,日子過得乏善可陳。後來病情加重了,實在痛苦,心灰之下,就動了輕生的念頭。選了一個合適的安樂死之日,盧照鄰和家人告別,然後跳穎水自殺。

想做義士王勃:淹死不會水的

再看被楊炯瞧不起的王勃。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王勃畫像

王勃是憑真才實學考試當官的,還沒到20歲,就考上了“幽素”科及第,自此後,王勃就在朝廷露了臉,朝廷每建成一個什麼大工程,王勃就寫一篇頌讚揚,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二子沛王李賢很欣賞王勃,把他召到了自己門下工作。

古人的娛樂不多,武則天的兒子們也很無聊,閒著沒事就一起鬥雞玩。李賢也經常和弟弟李顯鬥雞,勝負各半。王勃為了給領導鼓氣加油,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意思是沛王李賢討伐英王李顯的雞……本來只是好玩,結果“檄雞文”被高宗李治發現了,認為王勃在挑撥兄弟關係,當面把王勃罵了一頓,貶斥他再也不能進沛王府。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這一貶,王勃的政治之路基本就斷了,被派出去當參軍,品階為官員裡的末流。王勃的才名是當時人共知的,而有才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傲物”。所以王勃跟同事之間關係很差。不但如此,王勃做事也比較差勁,有一個官奴犯了罪逃跑,王勃仗義藏之,但藏了以後又開始提心吊膽,怕被他連累,思來想去就把人給殺了。結果,這事最終還是暴露了,王勃殺人被判死刑,恰好遇到天下大赦令,才免除了一死。而他爹也因為他犯的殺人罪被牽連貶到了今天的越南當縣令。

王勃去看望在越南的爹,路過長江的時候心情還很愉悅,又在南昌的滕王閣留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序,像完成人生使命一樣,走完這一程,渡南海時,王勃不小心落水淹死了,終年才28歲。

人說“一樹百穫”,他這可真是“一殺百禍”。

雖然做人做事方面不咋地,但王勃的文采沒得挑剔的,一篇《滕王閣序》,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多少天涯飄零人無限共鳴?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著名大文學家崔融就說“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不過,崔融又說,其實楊炯的鄙視鏈也沒錯,儘管一般人比不上王勃,但“炯與照鄰可以企之”。

愛寫匾額楊炯:王勃不是我對手

那麼,來看看楊炯有幾把刷子。

楊炯靠“童子科”考進中央,成了崇文館學士,後來又轉任七品小官詹事司直。沒多久,就遇到了徐敬業造反,楊炯的堂弟楊神讓在徐敬業的隊伍裡,受弟弟牽連,楊炯又被貶到地方上去當司法參軍,任期滿後,輾轉當上了盈川縣令。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據說是楊炯

縣令的官職雖小,卻是一縣之長,終於讓楊炯有了獨立表現的機會。但結果,他為政舉措卻是“為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搒殺之”,小吏和百姓不如他意的,動輒就被鞭打死。

而且,楊炯還很愛賣弄,喜歡到處題字取名,上至官府衙門的匾額,下至自己私人住宅,管轄內的進士學子們的亭臺樓閣,他都要去給人家匾額上寫字命名,取一個自認為很優美動聽的名字。結果,大家不僅沒有“哇,大才子給我簽了名”的喜悅,反而到處嘲笑他。彼此間私下竄門的時候,也都總要跑到有匾額的地方去看,“我就知道,楊縣令不可能放過你家”。頗有點蓋章狂魔乾隆帝的意味。

雖然“墨寶”留了無數,楊炯如今還能讓眾人朗朗上口的代表作,大概只有《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確實雄姿勃發,也把一個文學之士愛國的一腔熱血表現得淋漓盡致。寧願在軍隊裡當一個低階軍長,也好過只能舞文弄墨,做個書生。知識分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想建功立業的心願,以及初唐鼎盛的軍事風氣,都映照在了他身上。

武則天朝天下策論第一的文學家張說也認可地說:“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

那麼,按這位一貫能品評文章的張說的看法,“初唐四傑”的排序,應該是這樣: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自此以後,說到四傑的排序,有時候是楊王盧駱,有時候是王楊盧駱。

詠鵝駱賓王:賭博、貪汙、造反

一直沒有被大家點名的駱賓王,他是怎麼排上“初唐四傑”的呢?

現代人說起駱賓王,都知道他是著名神童,七歲就寫下了《詠鵝》,但在史書上,讓他一炮成名的,是一篇叫《帝京篇》的詩賦,這篇文章傳遍京都,“當時以為絕唱”。不過,當時沒有著作版稅,拿不到稿費的駱賓王依然是窮困潦倒,落魄得跟賭徒們混在一起。好不容易當了個長安主簿,窮慣了的駱賓王又忍不住借便利撈錢,被察覺後,被貶到江蘇某小縣城當下級官吏。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駱賓王與鵝

駱賓王鬱悶極了,明明一身才華,卻只能在底層爬摸滾打,真可謂百巧千窮。後來,武則天稱帝,徐敬業在揚州“起義”,也可以說是造反,駱賓王覺得這是個機會,或者說作為大唐人他也有一顆紅心向李唐的志願,就順勢歸到了徐敬業造反隊伍裡,專門幫徐敬業做文化宣傳工作,寫寫討伐檄文,指出武則天一二三四五條罪狀。

徐敬業兵敗如山倒後,駱賓王作為叛賊之一,不知所蹤。《唐才子傳》續寫了一個結局,說他跑到了山裡隱居,成了和尚,一個偶然的機會還指點過那位寫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宋之問。所以,現在搜駱賓王的形象,不是身邊跟著大白鵝,就是一個老僧的樣子。

駱賓王有才,是武則天欽批的。據說,武則天看到《討武檄文》時,就感慨這位真有才,後來事情處理完了,還下令蒐集他的作品集。駱賓王作為叛黨,失蹤後作品還能流傳下來,武則天應記很大一功。

看了以上,初唐四傑文采其實各有千秋,也各自吸引了一批名人當粉絲,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排序。

但,大唐名將裴行儉不太看得上四人。裴行儉是以明經科考試進入大唐政局的,雖然後來跟著名將蘇定方學習排兵佈陣,成了一代名將,但裴行儉本質上還是個熟讀儒家經典的儒將。裴行儉就認為,“四傑”這些人,全都不咋地。

當時有人看好四傑,覺得他們必定能成顯貴,裴行儉反駁說:“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為幸。”士人的致遠,先得具備見識和氣度,然後才去雕琢文學藝術方面,王勃這幾個人啊,雖然有點文才,但浮躁膚淺的很,哪有本事成為“王富貴”?

最後,裴行儉斷言,這批人裡,就楊炯稍微沉靜一點,也許他還能正常當個地方縣令,終老於任上,其他幾個人,能善終正寢都是幸運的了。

這四人裡,楊炯是第一個張揚地表示看不上王勃,又喜歡咋呼賣弄文采的,結果他反倒為人最沉靜,那麼其他三人……只能說裴行儉眼光毒辣了。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

鵝似乎變成了駱賓王的代表形象……

不過,借用杜甫說的: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四傑是將詩歌文體從齊梁豔麗的宮體詩扭轉為駢體文,並把五言律詩發揚光大的人,他們還是很有貢獻的。

初唐四傑鄙視鏈,誰才是團體的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