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為什麼我們常說“哀莫大於心死"(四辯稿)

作者:由 陌陌水上飛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10

哀默大於心死什麼意思

哀莫大於心死,謂之徹底死心,就是指我們對一件事情完全失去了希望或期待,,以致再碰到這件事情時,麻木不仁,心如死灰。

仔細想想,朋友的分道揚鑣,戀人的不可挽回,親人的突然離世,這些逝去了,抓也抓不住的事情都使我們死心,並且這種死心並不意味著悲哀的停止,而是轉化為不能在人前顯露的痛苦,只能獨自在黑夜中舔舐傷口,任憑一陣陣刺痛在心靈深處翻滾,悲哀之甚莫過於此。

哀莫大於心不死,則表明我們對一件事情還保留一份希望,一份痴情,正如高考前最黑暗的日子,即使辛苦無比,即使成績退步,我們仍舊為了那份大學編織的美夢而努力堅持著。為希望而奮鬥,正是不死心所夾雜的幾份快樂,相較來看,無任何希望和快樂可言的死心自然悲哀更甚。

為什麼我們常說“哀莫大於心死

哀莫大於心死的痛苦甚至於毀滅肉體。也許在場各位並沒有讀過《安娜 卡列妮娜》這部小說,但作為世界名著,你們肯定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故事中有一個細節是這樣的,當安娜在樓上望見自己的情人下車時,他的身後緊跟著一位他的媽媽介紹的富家小姐,情人沒有轉身離去,而是回身溫柔的吻了吻小姐的手背。

一瞬間,安娜死心了,那種熊熊燃燒的愛情之火熄滅了,不是因為情人的長期冷落,而是因為她懂得了以慾望為名的愛經受不住身份和金錢的撼動,最後的最後,義無反顧的投向急速的列車便是安娜的結局。

為什麼我們常說“哀莫大於心死

不死心,起碼還有一份希望堅持著,死心,則痛無可痛,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義和價值,那種一心向死的極致悲哀,又豈是不死心的反覆沉淪可以相比的。

若是一個人的死心,那便留一個人苦苦掙扎罷了,若是波及到整個國家,民眾的死心才是最為可怕。前有秦朝專制暴虐,後有南宋醉生夢死,悲莫過於無聲,一個國家如果腐敗至極到了民眾徹底死心,都不願發出抗議的地步,該是怎樣的悲哀。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又有什麼痛可以抵得過亡國之痛在心中存續的長久。

為什麼我們常說“哀莫大於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