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作者:由 書畫圈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21

脫窠臼什麼意思

練書法的人,常常有困惑,這困惑或源於對自己書法技藝的不滿足,或是因對於自己“聲名不顯”的焦慮。作為普通書法學人,不是在第一個圈子裡煩惱,就是在第二個圈子徘徊,或兼而有之——兩個方面困惑都沒有?那你至少是當代書壇的一線人物了。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事實上,不管是當代學書之人,或已作古之大家,在不同的階段,對於自己的練字技藝和書法名聲多少都有些焦慮和困惑之情。但,早些年的人,心思沒現代人這麼重,煩惱也沒當代普通人那麼多,要寫出成績、寫出個人風採,似乎反倒容易些!

不是嗎?我們從四川老書法家陳無垢的個人經歷中可以窺見,這一現象。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老先生1902年出生於內江一個貧寒農家。因家庭條件所限,他自然也就不可能直接去學什麼書法,當什麼書法家,他必須先讓自己有良好的物質生活。因此,事實上,在大半生的時間裡,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練字的。

他從事什麼工作呢?

貧家孩子啥都能幹。陳無垢先是經人介紹,在富商的銀行工作,時間不長,他又轉入錢莊、銀行,因工作性質,他常和公司的錢打交道,為了警戒自己,也為了不讓自己墮落,他給自己起名陳“戒予”。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看看這名字,文從沈夢認為,這就是他不與世俗苟同的強烈心願。在晚年,他又給自己署名“無垢”,跟上面的名字保持著一致的“心意”。老先生一生無汙點、無醜聞,真正做到了“無垢”,這種精神境界,和意志力,是令人欽佩的。

其實,具備這種精神毅力,用來練字,也應該是小意思。事實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陳無垢在少年時就喜歡練字,家中僅有的幾份字帖,很快就被他臨寫透徹。剛剛13歲,他就能寫大字對聯,掛在門上,引來鄰居熱議,頻頻點贊。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物質上的匱乏,陳無垢可能早早就出了名,和一些書畫家交相往來,這樣對他肯定不是壞事——但也就沒有了,他大器晚成的故事了。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在平淡的工作生活之外,大的時代背景、環境自然也在影響著陳無垢,而書法練習,卻是他閒暇時來的必備功課。

他遵循著古法,堅持練字,一直練到80多歲。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他最初是從顏體楷書書法入手,再學漢魏六朝及“二王”行草,60歲後,以懷素草書為法典,筆勢縱橫,跌宕多姿。因時代侷限,陳無垢的書法作品只在小範圍內傳播,但他並不因此而氣餒,反倒越練越有精神。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時間到了1980年,時代需要一批書法家。各類書法比賽、書法聯展紛紛舉辦,年輕的書法學習者功力尚不到家不宜強行露頭,一大批高齡書法家自然地浮出水面,陳無垢也在此時聲名鵲起——這位年屆80的老者,像一座高峰,矗立在一大批他的晚輩之中間,絲毫沒有不足之感。

陳無垢並沒因此而對書法有些許怠慢,相反,他還有焦慮,他依舊在書法的海洋裡徜徉。練懷素字型練得有點累,他開始在摸索新的草書方式。1983年,82歲的他,忽然對草書有了新的體悟,他認為,草書書法的至高境界是以自然為師,以自然的行雲流水,鳶飛魚躍,水跡苔痕為著眼點,將之巧妙地融入書法之中,最終,他的書法脫離了古人的窠臼,現出了極為獨特的高雅味道。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此時前後,陳無垢先後參加了全國第1、2、3屆書法展、中日書法聯展,一些博物館、藝術館紛紛派人前來,要求收藏他的作品……

因為他在書法方面的突出創舉,他也被蜀中、乃至全國的多位行家稱為“草書聖手”,他也被聘 四川書法家協會理事,德陽市書法協會名譽主席,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等職務。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1988年3月23日的《書法報》頭版頭條,對他有過大篇幅的報道,其標題是“醉中數行字,疑是太空雲”,其時其境,令人感懷。

老人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在最後的幾年能得到這樣的“知名度”。在書法方面,他依舊低調、不事張揚,數年後,以88歲高齡辭世。

學懷素書法累了,81歲自覺“變法”,脫古人窠臼,書作頻頻獲大獎

在晚年,他培養過幾位學生,如鄒文正,沈作常,羅家寬等,在當代都有一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