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作者:由 文藝圈-自由吃瓜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25

錯認顏標是什麼生肖

前兩天看到一條略微搞笑的新聞:一個人被朋友告知自己正在被通緝,不信,於是去派出所求證,結果真的被通緝了,並被當場抓捕。

現代想要通緝一個罪犯,在資訊傳播方面已經很簡單了。通緝犯的個人資訊和犯罪資訊聯網釋出,再加上越發完善的天眼系統,非常有利於追捕。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古代就沒有這麼便利了,通緝犯只能靠“人肉天眼”的排查,不過通緝令上“抽象派”的畫像真的能抓到逃犯嗎?

你抓文天祥,關我林附祖什麼事

別說,還真有通緝錯的。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通緝文天祥,結果在無錫抓了一個叫林附祖的秀才,非說他是文天祥。林附祖當然不能承認了,但蒙古人拿著通緝畫像說“四十歲,頭戴斗笠,身穿長袍,腳穿黑色靴子,分明描述的是一個人,你還狡辯!”結果就被緝到京口了。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請輸入圖片描述

幸好這要抓的是南宋的丞相文天祥,還算是個名人,不少人都認識,也就還了林附祖的清白。若是抓的不是什麼“公眾人物”,怕是要鬧一出冤假錯案了。

後來,這事被文天祥聽說了,還專門寫了首《林附祖》:“畫影圖形正捕風,書生薄命入置中。胡兒一似冬烘眼,錯認顏標作魯公。”

你說這畫像得有多不靠譜?

通緝我可以,麻煩您畫好看一點

還有像“沙雕”新聞裡一樣的去公安局確認通緝資訊的“鐵憨憨”。

宋朝時,就有一個名叫吳皋的搶劫犯被通緝,在逃途中,看見了自己的通緝畫像,不僅不像,還畫的極其醜陋。

最早的通緝畫像,全靠畫師根據描述的特徵憑想象畫出來的,不像今天有監控照片之類的能夠那麼寫實,全靠繪畫把特徵表達清楚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要做到完全一樣基本不可能,就不要糾結美醜了。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請輸入圖片描述

要不說吳皋是“鐵憨憨”呢,他似乎忘記自己是被通緝的罪犯,竟然去找了這個畫師,還和畫師說他畫的完全不對,也太醜了,還要求重畫!

過關請出示“身份證”

畫像既然沒什麼用,為什麼還要畫像呢?其實最早的通緝令,還真沒有畫像。

通緝令上會寫明被通緝者所犯罪行,何方人士、性別、身高、外形上有沒有什麼顯著的特徵,長鬍子、白頭髮、傷疤或者胎記之類的。我國現存最早的通緝令出自漢宣帝時期,通緝的是一位名為“外人”,幫助廣陵王詛咒漢宣帝的婦女。

這些寫清楚之後,就靠把守在城關計程車兵人工核查了。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請輸入圖片描述

核查時,肉眼可以識別一部分,但不準確,因為頭髮長短、鬍子長短這些都可以改變,甚至連口音都可以偽裝一下,像《三國演義》中不就有曹操割須斷袍這種偽裝的橋段。

所以這時候還會檢查你的“照身帖”。

這個“照身帖”,其實就是最早的身份證加戶口本,由商鞅發明,裡面記錄你的出生地、家庭資訊、還有持有人的頭像。當時住店、出城、進城都需要出示證件才行,不然不會有店家給你提供住宿的。

想想當年的條件,出示“身份證”容易被抓,不出示的話,宵禁時間一到在外遊蕩一樣被抓,你說不進城?過去那種條件,你真的敢獨身在山裡過夜?

到唐朝時期,通緝令又加上了畫像,或許不準確但也能作為參考。

通緝抓捕,賞罰分明

通緝令上的畫像雖然不是完全相像,但是通緝令憑藉特徵描述、畫像、戶籍管理制度再加上懸賞,對於緝拿逃犯還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通緝令上一般會寫明懸賞“官價”,相當於今天的舉報獎勵,還會有“暗花”懸賞,就是給“江湖人士”開出的私價。這“江湖人士”有點像今天的私家偵探,總之是耳聽六路眼觀八方的大神,通常給出的線索準確又詳細,所以這“暗花”常常也比“官價”高很多。

春秋時期,楚平王通緝伍子胥給出的官價就有糧食五萬石;宋朝直接有規定,如果能舉報殺人犯,則賞錢五萬;到明朝,如果你能直接把罪犯抓捕送官,那這個罪犯的家產就歸你了。

有獎,自然有罰。

古代通緝畫像不靠譜怎麼辦?隨時查驗身份證,包庇一人全村連坐

請輸入圖片描述

商鞅開創了“保甲”制度。就是說,以一個“保”為單位,如果“保”中出現了罪犯,那麼整個“保”都要被連坐。

在過去,隨便出個城都得左籤一個文書、右蓋一個章的,所以流動性非常小。一旦城中出現了外地人,幾乎人人都會提高警惕,都不說送官了,投個店估計都得連家裡幾頭牛問個一清二楚。

所以,逃犯想要在城中“神不知鬼不覺”真的太難了,說“大隱隱於市”的也得先有個敢容納你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