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三十六計的故事之“瞞天過海”!

作者:由 愛看電影了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29

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的第幾計

【本計探源】

本計出自《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略》。相傳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領30萬大軍遠征遼東。一日,大軍東進到達大海邊上,唐太宗看見眼前白浪滔天,無邊無際,不禁焦急起來。當即向眾將士詢問渡海之計,將士們也是面面相覷,無計可施。

這時大將薛仁貴心生一計,他請唐太宗進入海邊的一座用彩色幕布遮圍起來的營帳,帳內掛滿了繡幔彩錦,地上也鋪滿了茵褥。唐太宗看後大喜,命百官宴飲作樂。一時間,營帳內鶯歌燕舞,觥籌交錯。正在酒酣之時,唐太宗聽到帳外波濤聲響如雷,帳內杯盞傾側、人身搖動,良久不止。

三十六計的故事之“瞞天過海”!

唐太宗震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滿目竟是一望無際的海水,大軍已航行至大海之上,而且馬上就要到達彼岸!原來華麗的營帳竟是一艘裝飾一新的大船。薛仁貴擔心唐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棄東征,便瞞著他指揮大軍渡海。因皇帝又稱“天子”,故此計被稱為“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實屬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作戰役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經典案例】

孫臏減灶誘龐涓

魏惠王派太子申和大將龐涓聚集全國兵力,攻打韓國。韓哀侯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起兵救韓。孫臏深知龐涓有勇無謀,宜智取,不宜硬拼,於是提出再次使用“圍魏救趙”的辦法。田忌聽後顧慮道:“軍師已用過此計,再用恐怕會被敵人識破。”孫臏笑道:“此次我另有良謀誘敵上當。”田忌細問良謀,孫臏便將他的“減灶誘敵”之計娓娓道來,田忌聽後,喜上眉梢,當即率齊軍直奔魏都大梁。

三十六計的故事之“瞞天過海”!

魏惠王見齊軍來攻大梁,急忙命令太子申和龐涓回兵救魏。

很快,魏齊兩軍就要相遇了。就在這時,孫臏命令齊軍立刻撤退。龐涓追到齊軍駐地時,地上只剩下用來煮飯的灶頭了,龐涓命人仔細清點之後,發現灶頭共有10萬之多,於是命令全軍繼續追擊齊軍。次日,就在魏齊兩軍又要相遇時,齊軍又急急退卻,只在駐地留下5萬多個灶頭。第三日齊軍的灶頭減少到了2萬多個。

龐涓見狀,大笑不止,命令魏軍繼續追擊齊軍。太子申不明就裡,問其緣故,龐涓答道:“我早就聽說齊軍膽小怕事,果真不假。三日之內他們計程車兵就逃走了大半。我軍窮追不捨,定能取勝。”太子申不解道:“將軍如何得知他們計程車兵已逃走大半。”龐涓便將其清點齊軍灶頭之事說與公子申聽。

三十六計的故事之“瞞天過海”!

後來,齊軍退到了兩山之間的馬陵道,孫臏認真地視察了此地的地形,發現這裡溪谷深隘,道路狹窄,很適宜設兵埋伏,就命令士兵砍下樹木作為路障,又把路旁一棵大樹的樹皮剝去,在上面刻下“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接著,孫臏吩咐1萬弓箭手夾道埋伏,只等龐涓前來送死。

黃昏時分,龐涓帶著疲憊不堪的魏軍追到了馬陵道。在魏軍清理路障時,有人發現了那顆刻了字的大樹,忙向龐涓報告。龐涓一看,大驚失色。正想撤兵,卻聽到齊軍鼓聲震天。埋伏在兩旁的齊軍弓箭手對準魏軍萬箭齊發,頃刻間,魏軍死傷無數。中了箭的龐涓自知生還無望,只得拔劍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