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字道一,號芹沚,先舉人,後進士,鬧玄道一勝四教

作者:由 拓片留痕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2-18

思賢若渴的拼音怎麼寫

張四教,字道一,號芹沚,明清際,萊蕪人。生明代,號萬曆(1602),祖籍地,張家臺,後遷址,南文字。

字道一,號芹沚,先舉人,後進士,鬧玄道一勝四教

張四教

四教先生,實為其名。道一先生,即是其字。號稱芹沚,字號雙全。姓張名四教字道一號芹沚,古之有名有姓有字有號之賢者。道一先生,少年老成,聰慧好學。順治二年(1645),考取舉人,順治三年,高中進士。任職山西,平陽推官。司法平正,折獄捷敏,斷獄明決。任職九月,撫按上奏,御賜袍帽。吏部考司,兵部主事,督捕司員,皆都勝任。御前考授,取士登甲。後任督學,應試童子,錄陳廷敬,後加器用。

字道一,號芹沚,先舉人,後進士,鬧玄道一勝四教

張四教墓碑

張四教山西秩滿,考績卓異,政績蜚然,誥封奉政大夫。到任禁科斂,省徭役,招流亡,馭軍民,興學農,蒞三年,軍民悅。後因不能低眉折腰,得罪權貴,繼而罷歸。臨行日,布袍肅,策馬返,毫無落魄之相。

字道一,號芹沚,先舉人,後進士,鬧玄道一勝四教

張四教摯友亓詩教

張四教文章,著稱海岱,名滿齊魯。著《獨宦齋稿》《榆山講義》。《大榆山房遺詩》渾厚見長,由陳廷敬作序,並錄入《山左詩鈔》。其作以傳記、墓表遺文諸多,散落民間,多已無考。先生晚年,雖飢寒交迫,仍嗜學如初。平日布衣草履,隱居萊蕪城南,高莊蒼龍峽一帶,康熙三十四年世(1695)去世,終年93歲。葬於蒼龍峽南蟒道山。

字道一,號芹沚,先舉人,後進士,鬧玄道一勝四教

張四教之樂飢齋

張四教一生,為諸生20年,歸林40年,居官僅10年。卻“名在世,澤在人,樂在身”。名垂青史,流芳民間,當地黎民,崇祀鄉賢。據言四教先生晚年,生活落魄,少米缺柴,疾病纏身。樂飢齋內,門生陳廷敬造訪,望昔日恩師,骨瘦如柴,淚如泉湧。張四教仍強打精神,與之座上寒暄,婉拒陳廷敬一切饋贈。面對當朝權貴、朝廷命官、昔日愛徒陳廷敬,四教先生強作笑顏,侃侃而談:“頭頂藍天白日,腳踏青山綠水,足矣!”

字道一,號芹沚,先舉人,後進士,鬧玄道一勝四教

張四教門生陳廷敬

張四教先生,性情坦率,幽默詼諧,一生不拘小節,民間又稱“張鬧玄”。齊魯之交,濟南萊蕪人,說起張鬧玄,大人小孩,有口皆碑,無一不知,無人不曉。特別在萊蕪博山交界的南、北文字村一帶,只聞張道一,又聞張鬧玄,坊里民間,廣為流傳,而且膾炙人口,老少皆傳。筆者有幸,曾造訪萊蕪苗山南文子村,也曾拜訪昔日張氏故居、古宅,今思念所致,似遇故人,即賦詩一首,略表鄉鄰心中敬畏:

史志尚載張四教,

民間只聞張鬧玄。

為官為民皆詼諧,

一詩一文一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