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作者:由 風中飛鶴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09

白日依山盡的作者是誰寫的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湧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688—742),字季凌,幷州

晉陽

(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

詩人。幼年聰穎,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以門蔭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縣令李滌第三女。後受人誣謗,拂衣去官。天寶元年(742),補文安縣尉,清白處世,理政公平。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五歲,歸葬洛陽縣

北邙山

祖墳。精於文章,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尤善

五言詩

,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這首《

登鸛雀樓

》是王之渙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詩作中,傳世的扛頂之作。這首詩收入在現代小學課本中,甚至是同《詠鵝》等作品一起,作為兒童的啟蒙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特別是蘊藏著站得高才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詩的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素、淺顯的十個字,就讓讀者如臨其地,將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展現了出來,讓黃河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如見其景。緩緩讀來,讓人感到胸襟為之一開。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讀完前兩句,很多人都會盼著作者將心中的感受說出來,也許是心情愉快,也許是各種讚美。但是作者卻不落俗套,跟沒有抒情。筆下出現的竟然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一句看似討論的。開始,你也許感到有些驚詫,但只要你稍加思索,便立刻會拍案叫絕:原來,詩人的胸懷是無限廣闊的,他不滿足於現在看到的雄偉壯美、氣勢磅礴的景象,他要放眼更加廣闊的千萬裡之外的天地,甚至想獲得宇宙的奧秘。而作者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這首詩的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義深遠,耐人探索。後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共賞古典詩詞之美,品味中華傳統文化!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點點關注,謝謝!

共賞唐詩之美,王之渙《登鸛雀樓》

3-6歲國學啟蒙 唐詩三百首 4冊 彩繪注音 幼兒早教啟蒙繪本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