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你讀書|做一個可信賴的人:尚德重行,宅心忠厚

作者:由 人民讀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27

周幽王季布誰言而無信

漢字裡的紀律和規矩 第4集

漢字裡的紀律和規矩 第4集

12:29

未知來源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我們為您講述的《漢字裡的紀律和規矩》。

本期咱們要講講漢字如何教我們做一個可信賴的人。

為你讀書|做一個可信賴的人:尚德重行,宅心忠厚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德”,早期表示攀登。《周易》中寫道:“君子德車”。“德”表示品德、品性。沒有道德的人不能成為尊貴之人,沒有才能的人難以當官。

漢武帝注重人才的德行。當時,國家推出察舉制度作為官員的選拔制度,地方可向上級舉薦孝子和廉吏到政府任職。在“舉孝廉”制度下,不少品行突出、刻苦學習的寒門學子得以為官,漢朝因此出現了很多有德之才,培養出不少名公巨卿。

執政者應當與民眾同心同德,如果執政者與百姓離心離德,國家將可能走向滅亡。商朝紂王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商紂王在位時,荒淫無度,心狠手辣,採用嚴刑酷法,魚肉百姓。他的種種行為讓國家內部矛盾不斷升級,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牧野之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的。周武王與各路諸侯決定一起討伐商紂王。在大戰前的大會上,周武王說道:商紂王雖然有千萬之眾,但是離心離德,我們兵力雖不及他,卻同心同德。最終,百姓擁戴周武王,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歷史警示我們: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每一個從政者都應該從私德、公德、大德三個方面檢查自身,尚德重行才能為百姓帶來福祉。

修德先修心。“修”,飾也,表示精心美化,引申出修身、修養、修行等用法。《論語》中講道:“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說出了人生應有的九種修為。

清朝初期,鰲拜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按理說,他在朝中應該前途廣闊,受人擁戴。可是鰲拜卻性情暴戾,居功自傲。他早年跟著皇太極打天下,不把後來繼位的康熙皇帝放在眼裡。更嚴重的是,他用暴力清除異己、結黨營私,引起康熙的極大不滿。最終,鰲拜在囚牢中老死。

無論處於高位還是低位,每個人都不能忘記自身的修為。完璧歸趙的藺相如被封為坐上卿,負荊請罪的廉頗被世人傳為美談。“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身先士卒,常年奮戰在第一線,與困難做鬥爭。他們的修身正心感染了周圍人,也感染了一代代的從政者,為民眾所敬仰。將修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應貫穿從政者的整個歷程。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範”本是一種草,後引申為抽象的模範、典範、範圍等含義。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是中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選拔範圍最廣的全民評選活動,為社會各行各業樹立了道德典範,讓民眾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誠是立身之本。“誠”,信也。荀子認為“誠”是一個人進行自我道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是君子的言行規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最終喪失了諸侯的信任。齊襄王出爾反爾,最終國破身亡。

“義”,己之威儀也,表示合乎正義、情誼。《論語》講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看中道義,小人看重利益。如果國家喪失禮義廉恥,那國家就失去了魂魄。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後本可逃走,但他選擇視死如歸,雖死猶榮。人們所爭取的價值觀就應該是講大義、揚正義、樹道義。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敵”,仇也,表示匹敵、對立等,後引申為敵人、仇人。被稱為“千古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家書中說道: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商紂王的酒池魚肉、隋煬帝的窮兵黷武、晚清八旗子弟的驕奢墮落,都招致國家滅亡。無論個人還是國家,戰勝自己是首要的。

獨清獨醒,唯作真人。“醒”,醉解也,表示醉意消失、恢復神智。“覺醒”是思想上的醒悟,也是受到外物觸動而自我感悟,逐漸清醒的過程。《楚辭》有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其實,獨自清醒不如喚醒更多的人清醒,像林則徐、李大釗、魯迅這樣,讓更多人變得清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責”,本義是索取,後引申為債務、責任等含義。餘秋雨曾說:一個男人最大的魅力就是責任心。漢代史學家司馬談生前立志要寫一部通史,可惜因病去世,宏願未了。他的兒子司馬遷發憤圖強,耗費14年,終於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書中流露的高度社會責任感令人感動。

人貴有恆心。“恆”,常也,久也,表示持久、恆心、平常。滴水可以穿石,無論多麼微小的變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能帶來令人驚訝的改變。因而,學習也好,工作也罷,一定要堅持到底。從政者更要保持恆心,要有釘釘子精神,才能實現宏偉藍圖。

香臭難逃萬古評。“評”,議也,引申出判斷、發表意見、評判等含義。不管做什麼,我們都難逃其他人和後人的評價。政治家的成就、哲學家的思想、詩人的文采,以及無數淹沒在歷史中人們的言行都為他人所評價。這就像一杆秤,告訴我們要保持有原則、有道德的行事方式。

“立”,有樹立的意思。春秋時期,魯國公孫豹與晉國範宣子討論怎樣才是“死而不朽”。範宣子認為是讓自己家族世代為官,享受高薪,受人尊重。公孫豹卻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無論世代如何變化,古人講君子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依然是當今人們的立身標準。

言而無信,難以立身。“信”,誠也,真實、不撒謊。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手下有名大將叫季布,為項羽出生入死,立下大功。項羽自殺後,劉邦拿出兩千黃金捉拿季布。當時流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朋友冒著誅九族的危險救他,他最終免於兇災。“信”是人心所向,是立身、立國的根本。

“愚”,有愚弄、迷惑之義。《莊子》中講到有一個人叫紀渻子,是訓練雞的高手。齊王很喜歡鬥雞,讓他來訓練雞。過段時間,他訓練的雞參加鬥雞。無論對方的雞怎麼跳躍挑釁,他的雞就是不動,對方看到它呆呆的樣子就嚇跑了。此後,齊王的雞走到哪裡都能贏。這就是呆若木雞,而這個成語在古代的近義詞就是大智若愚。

天下至德,莫大忠乎。“忠”,敬也,盡心曰忠,表示正直、盡心盡力。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共創大業。臨終前,他囑託諸葛亮輔助他的兒子劉禪,說道:如果劉禪不行就你來主政吧。諸葛亮聽後立刻推脫,在劉備死後忠心輔佐劉禪。忠是一種優良的社會精神,像諸葛亮、岳飛、文天祥這樣的忠貞之士無不令人敬佩。

“位”,列中廷之左右稱之位,就是指官員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後引申為一般的位置、職位等。社會秩序井然,在於大家都有自己的位置,並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到自身的責任。偉大不在於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

“思”,容也,它的篆文是由上面的大腦和下面的心組成,表示用心想、思考。人有七情六慾,就會思前想後。但是人之所以為人,不僅僅在於人有情感,更在於人具有思考、辨別的能力。多思、多想,思與學相結合,我們才會越來越強大。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滴”,水注也,本指水一點一滴地落下,後引申為很少的量。成功有一萬小時定律,即在任何領域想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練習;練習超過一萬小時,就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反過來,一個人的腐化墮落也是從小事開始引起質變的過程,我們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用在對的方向。

“靜”,表示安靜、恬靜、平和。有人說,水流最靜的地方也就是它最深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內心平靜安然,也就是他最強的時候。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帶著大軍攻打東晉。在東晉朝內一片恐慌之時,名士謝安從容應對,排兵佈陣,坐鎮指揮,擊敗了來軍。無論遇到何事,保持內心的鎮靜從容就已經有了好的開始。

心態歸零,生命常青。“零”,本意表示雨緩緩落下,引申為零星、凋零等含義。歸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楚霸王項羽不把劉邦放在眼裡,結果烏江自刎。曹操躊躇滿志,雖然率著大軍卻被孫、劉聯合攻破。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歸零”心態,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好了,聽眾朋友們,今天的漢字我們就分享到這。感謝您的收聽,咱們下期再會!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