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讀《二十四史》——《史記》其八

作者:由 如匪浣衣RfHy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4-08

亦使之若何

項羽聽說劉邦佔領了關中並且率軍東進,齊、趙又背叛自己,大怒。項羽攻齊,殺田榮,而齊人復相聚叛之。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劉邦趁機聯合諸侯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當時,漢軍佔領了楚都彭城,收其貨寶美人,劉邦得意忘形,與大臣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此時忽有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因此大亂,而劉邦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人四散奔逃,不及與漢王相見。劉邦之父太公、妻呂雉被楚軍俘獲。

劉邦逃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悉詣滎陽,復大振。楚、漢在滎陽以東展開拉鋸戰,楚不能過滎陽而西。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項王欲聽之。范增勸項羽說:“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急圍滎陽。劉邦派人離間范增和項羽,項羽中計,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范增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終至窮途末路。詩云: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讀《二十四史》——《史記》其八

漢將紀信對劉邦說:“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紀信乘劉邦儀仗,欺騙楚軍說:“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而劉邦隨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劉邦使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滎陽。周苛、樅公以魏豹反覆無常,殺之。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項王謂周苛曰:“為我將,我以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大罵不降,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劉邦出滎陽,南走宛、葉,行收兵復入保成皋。漢之四年,項羽進兵圍成皋。劉邦再逃,渡河走脩武,從張耳、韓信軍。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當時,彭越時時騷擾楚軍後方,又殺楚將軍薛公,項羽於是率軍東擊彭越。劉邦得淮陰侯韓信的軍隊,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

項王已定東海,又西進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項羽用劉邦的父親威脅劉邦投降,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為太公求情,項羽從之。項羽又向劉邦單獨挑戰,臨廣武間而語,劉邦不戰而逞口舌批駁項羽,項羽怒而伏弩射中劉邦。

淮陰侯韓信和彭越持續騷擾楚軍後方,並且韓信舉河北,破齊、趙,欲擊楚,項羽使龍且往擊之,韓信又大破楚軍,殺龍且。項羽派人遊說韓信脫離劉邦,韓信不聽。彭越復反,下樑地,絕楚糧。項羽於是對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乃東,行擊陳留、外黃。

漢軍知道項羽不在軍中,數挑楚軍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曹咎怒而出戰,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楚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項王當時在睢陽,聞成皋楚軍敗,於是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又盡走險阻防守。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疲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項羽以雙方已有合約,於是引兵解而東歸。

讀《二十四史》——《史記》其八

張良、陳平勸劉邦:“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初三傑之張良貌若婦人女子,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算無遺策而好陰謀,雖明哲保身以善終,終不免禍延子孫。張良之子留侯張不疑,坐與門大夫謀殺故楚內史,當死,贖為城旦,張良傳子二世而留侯之國除,終漢之世不得復封,可為後世好陰謀者戒。詳見《留侯世家》。

劉邦與韓信、彭越約定合兵攻楚。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張良又獻計說,韓信、彭越因為未有分地,所以不來攻楚,於是劉邦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併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穀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彭二人後來被劉邦所殺,當肇因於此。詩云: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韓信、劉賈、楚叛將周殷、彭越、英布等合圍項羽。項羽兵困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項羽夜聞漢軍四面楚歌,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楚漢春秋》雲虞姬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羽乃直夜潰圍南出,漢軍緊追其後。項羽渡淮,身邊只剩二十八騎,而漢兵數千圍之。項羽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項羽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項羽至烏江,烏江亭長撐船以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詩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讀《二十四史》——《史記》其八

司馬遷評論項羽說: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按史載重瞳者八人:造字倉頡、五帝虞舜、晉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項羽、後涼呂光、北齊高洋、隋魚俱羅、南唐李煜。)

楚漢戰爭項羽死後,楚地全都降漢,只有魯地不降。劉邦率軍想要屠戮魯城,但考慮到魯地的人恪守禮義,為項羽守節不惜一死,就拿項羽的首級給魯人看,魯地父老這才投降。因為當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魯公,項羽死後也是魯國最後投降,所以劉邦按魯公封號的禮儀把項羽安葬在谷城。劉邦又親自為項羽發喪,哭了一通後才離去。

項氏宗族的各枝,劉邦都不加殺戮。封項伯為射陽侯,分封的項氏還有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劉邦又賜他們劉姓。其中項襄(項燕幼子)受封為桃侯,其長子名劉猷,後改劉舍,襲桃侯,歷任太僕、御史大夫,官至丞相。

詩云:

美人駿馬甫沾襟,遽使江東阻壯心。

子弟重來無一騎,頭顱將去值千金。

誰言劉季真君敵,畢竟諸侯負汝深。

莫向寒潮作悲怒,歌風臺址久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