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CPT Markets:由滑點現象引發的流動性角色探討

作者:由 第一金融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4-17

淨頭寸什麼意思

如果您有經歷過外匯交易或是曾經瞭解過外匯市場的相關資訊,肯定對“滑點”兩個字不陌生。縱觀許多外匯專業媒體上對外匯交易商最多的留言或抱怨,如果統計起來,滑點的抱怨說第二,應該沒有其他可以說第一的。

CPT Markets:由滑點現象引發的流動性角色探討

·那外匯滑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滑”就是滑動,偏移的意思;“點”是外匯市場的專有名詞,匯率報價的基本單位。比如歐美現在報價是1。1230,如果上漲至1。1235,那麼稱之為上漲了5點。因此,所謂的“滑點”準確來講是指在下單時,真實成交的價格與自己所下單時看到的價格出現了偏移。

當小王希望在1。1240處買入1標準手的EURUSD時,由於價格快速上漲,他的實際成交價位最終停在了1。1245處。相比於下單時的點位,實際成交價位偏移了5基點,這就是出現了“滑點”。

對於外匯交易者來說,“滑點”危害是非常大的,因為它直接抬高了交易成本,本來盈利的交易可能虧損出來。在小王的交易案例中,買入1標準手EURUSD,滑點5基點,給他造成的損失就是50美元。做外匯交易的大多數都是短線交易者,持倉只有數小時,這樣的“滑點”距離,可能會對你的交易結果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一次交易如此,常年累計下來就是一個非常驚人的資料了。

·“滑點”是如何產生的呢?應該怎樣規避?

目前來說外匯滑點是無法杜絕的,這主要是因為引起滑點的原因是無法避免的。

導致外匯滑點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網路延遲。任何一個平臺都會存在這個問題。這個應該從造成滑點原因的根本解釋:平臺軟體的穩定性、伺服器的穩定性等等,一般的來說,正規的交易商,此上問題都可以做到很好的解決。

其實外匯交易者最頭痛的一個常見的導致外匯滑點的原因就是不正規的交易商故意做手腳。這類交易商就是我們所說的黑平臺,其透過人為的滑點,大量的侵佔投資人的財產。造成交易者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發生嚴重的虧損,向平臺反應根本得不到迴應。並且因此投資人選擇平臺一定要選擇監管比較嚴格的平臺,這類平臺如果發生上面的問題,將會受到監管機構非常嚴厲的懲罰。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建議採用有實力的投資平臺做交易,這樣往往會減少平臺上的滑點現象,因為大的交易商能夠得到報價銀行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大的交易量。並且目前包括CPT在內的許多大型的外匯平臺,都在投資人發生外匯滑點之後,開通補償措施。投資人將滑點的訂單截圖提交,交易商核實之後會給投資人一定的補償。這樣其實就減少了交易者的損失,對外匯交易者來說,滑點影響並不是很大。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重要資料釋出和突發事件發生時,價格會劇烈波動,市場上交易的流動性會迅速減少,大多數參與者都不願意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承擔風險,市場成交量減少,而這個時候你此刻去交易,將會遭遇你不想遇到的“滑點”。瞭解了“滑點”的來龍去脈,我們自然希望規避它帶來的交易危害。

撇開一些不正常的行為不談,我們可以從外匯交易的流動性構成來探討這個問題。

在外匯交易中,沒有流動性就沒有交易! 當我們下單買入或賣出時,這個行為就構成了流動性的一環。流動性指的是投資者根據市場供需狀況,以合理的價格迅速執行一定數量的交易。也就是說市場的流動性越高,進行實時交易的成本就越低。所以,較低的交易成本就意味著較高的流動性,或者相應較好的價格。外匯市場的流動性越強,交易越順利,報價越具有競爭性。簡單來說,當一個商品有越多人參與交易時,這個商品在每一個交易價格區間願意買賣的人數就會越多,這樣的商品就比較不易發生滑點的情況。反之,當一個商品參與的人少,或是大部分參與者的多空方向相同時,就容易產生比較大的成交價格帶,這時候如果用市價買賣,就會發生價格上所謂的滑點。

因此,一家外匯交易商的報價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是否能提供流暢的交易環境,交易在外匯交易商處是否較小遭遇滑點,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匯交易商所對接的流動性。

零售外匯交易商的流動性來自於銀行間外匯市場,頂級的流動性提供者是那幾個鼎鼎有名的國際大行。顯然,這些銀行並不會直接對接每個外匯交易商,這就涉及到流動性供貨商(Liquidity Provider),LP是所有流動性供貨商的統稱。LP當中也是有不同分類和流動性層級的,當然越頂級的LP提供的流動性也越好。

想要搞清楚流動性供貨商,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流動性層級。

最頂級的流動性,主要就來自世界級的大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等。理論上所有的訂單的終點都是在這些銀行,那麼這些銀行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對銀行來說,某一家銀行如果接受了太多訂單,持有過多的淨頭寸,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所以比如說一家銀行對沖完畢後,手裡還有一萬手歐元兌美元的空單,它就會對自己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對手喊出一個價格,手裡有足夠多單的銀行,就會接走這些單子,平掉頭寸。

當然,市場上並不可能永遠是一半空單一半多單,這些銀行互相拋售也解決不掉的部分,就是銀行的曝險部位,監管機構會在這些銀行能承擔的範圍內,允許銀行持有曝險部位。但銀行也會根據自己的風控系統來判斷哪些單子是要的,哪些單子是不要的,在某個商品走勢一面倒的情況下,銀行當然不會傻傻的吞下這些反向的單子,這時候銀行就會透過拉大市場價格的模式來進行避險,此時市場的流動性也會隨著價差拉大而變差。最常見的就是非農資料公佈時,很多商品價格的盤差擴大的原因之一。

·流動性供貨商LP

流動性供貨商也是分不同層級的,越貼近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層級,流動性也就越好。

從上面我們很容易可以理解,跨國大行就是最頂級的流動性供貨商,但是與這些銀行對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和交易量。所以在這幾大銀行下就產生了流動性供貨商(LP)。這些流動性供貨商上接銀行,下對經紀商。他們接收的銀行的報價後,往下提供給經紀商,經紀商在將報價提供給客戶。而當客戶接收到報價透過經紀商進行交易後,該筆交易會透過經紀商、流動性供貨商再到銀行完成該筆交易訂單。

CPT Markets:由滑點現象引發的流動性角色探討

這些流動性提供商專注於流動性技術開發,為經紀商的STP/ECN模式提供技術支援,業內比較有名的有CFH、LMAX等。流動性提供商一般會與兩家以上的大型銀行對接,以保證流動性的持續穩定。

·STP/ECN模式經紀商

由於STP/ECN模式的經紀商只是作為一箇中介來替客戶把交易傳遞給流動性供貨商,這種模式會降低交易對手風險,同時也轉移了經紀商與客戶群體之間的矛盾。這類的經紀商也是我們平時在找尋交易平臺時會接觸到的。經紀商本身也有規模大小的差別,規模越大的經紀商相對可以從流動性供貨商那邊拿到更低成本的價格報價。但每家經紀商也會因為對接的流動性供貨商不同,而產生不同經紀商提供報價會有些微的差別。

以CPT Markets為例,是目前市場上大型經紀商中有揭露對接流動性供貨商的交易商。從他的官網上可以看到,CPT Markets本身對接的流動性供貨商就是上述提到的CFH。

CPT Markets:由滑點現象引發的流動性角色探討

從以上的內容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總結。當我們在進行外匯商品交易時,要進行一個完整的交易迴圈其實是需要透過經紀商、流動性供貨商與銀行間的交易來完成。在我們交易的當下全世界的所有交易者也都同時在進行交易,造就了我們所看到這個快速跳動的報價。也因為龐大的市場交易,所以在正常的交易中,滑點的的可能性是相對無法避免的。但選擇一家有規模的正統交易商,則是交易者有效避免人為干預與降低因流動性不足所產生滑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