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高適送別詩名作別董大,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作者:由 讀書燈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4-23

六翮飄颻私自憐什麼意思

看盛唐詩人高適的履歷,在仕途上完全是“大器晚成”的典範。他早年仕途不順,直到五十歲左右才真正開始走上仕途,卻用短短十年時間走到了古代讀書人的人生巔峰——最終做到了唐朝著名詩人中官職最高者,實在令人驚歎。

而早年他在幹什麼呢?二十歲時到長安求仕,沒成;三十歲又來了一次,還是沒入仕。這次回去,他經歷了很長一段漫遊生涯。一直到四十五歲時,才得中進士,但也只是封了一個小縣令,不久就辭官了。

高適送別詩名作別董大,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四十多歲的年紀,高適在江湖遊蕩,跟李白、杜甫那段很有名的“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的遊歷就是在這段時間。此時,他也寫下了一些著名的詩篇,其中,其極具代表性的送別詩作《別董大》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

《別董大》是組詩,共有兩首,世人大多隻知其一,因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實在千古聞名,離別被他寫得慷慨激昂,振奮人心。不過,《別董大》還有其二,也有名句。

詩題名為“別董大”,高適送別的是誰?他是在怎樣的境況下寫出“莫愁”一句的?從其二可以看出,他此時混得其實是有點慘的,慘淡到什麼地步?連買酒的錢都沒有啊。

《別董大》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送別的人名叫

董庭蘭

,是當時一位

著名的琴師

(劃重點,說不定要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隨著吏部尚書房琯被貶,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這一年冬天,董庭蘭與高適相逢於睢陽,高適寫下《別董大二首》。

高適送別詩名作別董大,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詩前兩句寫景,寫得宏闊無比:千里黃雲遮天蔽日,北風送走雁群又吹來大雪紛紛。在這樣的情景下,送別豈不是顯得更加滿目悽楚與迷離?但高適不寫離別哀語,轉而寫到:不要擔心未來的路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

高適寫這兩句是在寬慰友人,但也寫得很貼切:董庭蘭本來就是知名的琴師,即使離開此處,也會有知音人可賞,所以不要擔憂,不要哀愁,只要有才,天涯處處有朋友啊。這兩句寫得的確好,離別雖然難捨,但沉浸於這樣的情緒實則無用,往前路看,期望你一片坦蕩,知己處處。楊炯所寫“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亦當是這樣的期許。

這第二首,則寫出了高適此時實際的境況。

《別董大》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正如文開頭所說,他當時也還處於“貧賤”境遇之中。但後二句讀來,同樣並無絲毫懷裡沒有酒錢的窘迫之感,卻能讀到一種灑脫之意:今天相逢雖然掏不出酒錢來,但大丈夫貧賤誰能心甘情願呢?

高適送別詩名作別董大,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儘管連酒錢都掏不出來,但大丈夫不甘心於貧賤的志向在高適詩裡還是很好地體現了出來。結合他後來直上青雲的經歷看,他這種經低谷而不泯滅的志向與希望也更見勵志。

一生浮浮沉沉,大丈夫難免會有窘迫、低沉的時刻,攀過高峰,也歷過低谷。時光遠離,年華逝去,但心中志向應常在——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