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作者:由 時光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5-18

什麼不值得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時光撰稿人 | 花無宴

電影的朝聖者,文字的守夜人。

年度劇王候選

《風起隴西》

在一片期許中開播,旋即陷入口碑兩極化的風評。

喜歡的贊其為“新國劇之光”,感嘆智力與視覺被尊重;不喜歡的罵它故弄玄虛,被複雜的人物關係、晦暗的畫風連連勸退。

儘管有路陽帶領的電影團隊坐鎮,央視八套黃金檔加持,它依舊難掩頹勢,收視和熱度持續走低。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至此,也讓人不禁好奇,這部劇成色到底如何?

話不多說,時光君已經為你一探究竟。

《風起隴西》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臺詞硬傷

《風起隴西》由馬伯庸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

原著以諸葛亮北伐的歷史事件為楔子,從中鋪開曹魏和蜀漢間的情報戰,並以蜀漢情報機關司聞曹的內部博弈作為廟堂謀略的橫截面。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劇中故事,從

“街亭失守”

講起: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啟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蜀國陷入危機,日後還有了“揮淚斬馬謖“一說。

三國故事裡的失守背後,在《風起隴西》則成了雙方情報機關之間的生死暗戰。

蜀漢特工荀詡

(白宇 飾)奉命“鋤奸”,到曹魏刺殺一個名叫

陳恭

(陳坤 飾)的人。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陳恭明面上是曹魏的軍事主簿,實則是在

蜀漢潛伏多年的間諜“白帝”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荀詡的上司認為,陳恭可能已經叛變,是他把假情報傳遞出來,才導致街亭失守。

但陳恭告訴荀詡,蜀漢之所以會收到假情報,是因為曹魏間諜“燭龍”滲透進了蜀漢的情報機關,把自己傳出的情報掉包截胡了。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所以

“燭龍是誰”

,就成了劇裡丟擲的第一大懸念。為解開這個迷題,陳恭與荀詡聯手查案,在危機四起的迷霧中,逐漸逼近真相。

就型別來看,《風起隴西》具有一定的“爆款”潛質。

畢竟,諜戰向來是中國老百姓最喜歡的型別之一。

從上世紀末的《無悔追蹤》到2000年後的《暗算》《潛伏》《懸崖》,爆火過的諜戰劇讓人如數家珍。

它們總能憑著縝密的邏輯、抓人的節奏、審視人性的立意,吸引了不少眼球。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而與老劇比起來,《風起隴西》在設定上更勝一籌——

將諜戰巢狀進三國框架,成為型別裡獨一份的存在。

可惜的是,雖然設定有新意,但《風起隴西》在“仿古”上卻並沒有做好。

劇中臺詞寫得不文不白,十分割裂。

像“我從來都沒出過外勤”、“不許拉山頭搞小圈子”這種現代感十足的臺詞,全都突兀地出現在劇裡,讓人不禁懷疑自己是在看一部現代職場劇。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看得出,

在臺詞使用上,編劇刻意沿用了馬伯庸的文字風格。

這種文字風格放在小說裡,是玩梗、是惡搞,是馬親王自成一派的幽默體現,可放在電視劇裡,就會觀感不統一,讓觀眾齣戲。

每集導演還專門做了一個說書板塊,安排演員來提煉亮點、解讀劇情。

這個板塊,直白點說,就是一個有些畫蛇添足的前情回顧。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經由臺詞、說書板塊,我們不難看出,該劇希望把受眾群體擴散到全年齡段。

但從低迷的收視率上看,該劇不但沒有像預期那樣吸引很多觀眾,反而很可能因此流失掉了一部分觀眾。

弄巧成拙,不過如此。

《風起隴西》是不完美的,但瑕不掩瑜,它值得說道的地方還有很多。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小人物影響大時代

話歸導演路陽,他最擅長講逆境中的小人物,也是時光君決定入坑追劇的原因。

無論是《繡春刀》中的錦衣衛,還是《刺殺小說家》裡的絕望父親、頹廢少年,他們都是孤注一擲的小人物。

在路陽的電影裡,這些角色總是被置於某種困境之中,提煉出某些高光時刻。

一如《繡春刀》裡沈煉在修羅場搏殺,《刺殺小說家》結尾的凡人弒神。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和《繡春刀》類似,《風起隴西》也在家國情懷下,講述了小人物的道義堅守。

它以小見大,沒有過度渲染戰場廝殺和宮廷權謀,而是從歷史典故切入,引出情報戰線上藉藉無名的一群人。

男主角陳恭,既是個十足的小人物,又是個能夠影響大局的“弈棋人”。海報上已經給足暗示:“誰人手中子,扮作弈棋人”。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劇集一開始,編劇就給陳恭設定了一個地獄困境,讓他腹背受敵。

一方面,街亭失守、馬謖被斬,不管真相如何,後果總要有人承擔,作為提供“假情報”的那個人,陳恭就成了最大的背鍋俠。

另一方面,臥底曹魏,在敵人眼皮子底下行事,陳恭很快就爆發了信任危機,同事懷疑他,千方百計地試探,領導對他也不是百分百的放心。

陳恭要如何自證清白,化解危機?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好在,蜀漢前來找他問責的,是他的義兄荀詡。

兄弟反目成仇的狗血戲碼並未上演,荀詡很快就試探出,陳恭並未叛變。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出差前,

上司馮膺

(聶遠 飾)讓荀詡服下毒酒,讓他在三個月內完成任務回國解毒。

如果荀詡不殺陳恭,那他自己就得死。

明知荀詡和陳恭是結義兄弟,為什麼馮膺還要派荀詡出馬,讓他們兄弟相殘?

這裡面似乎又有別的文章,馮膺也不相信陳恭必定會叛變,想給陳恭最後一次機會。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陳恭的身份,真的只是蜀諜“白帝”嗎?

其實也不盡然。荀詡曾在馮膺的試探下,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

年輕時,陳恭曾是李嚴的門生。

李嚴是曾被劉備託孤的蜀漢重臣,是諸葛亮在政壇上最大的敵人。

“陳恭喜好奇門遁甲之術,曾經是輔漢將軍李嚴的門生”,這句話,就像一枚定時炸彈,早早埋進了劇中,為可能存在的“碟中諜”埋下了伏筆。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質感上乘

虛虛實實,是這部劇給人的第一印象。

人物是虛的,遊走於虛偽與真實之間,需要不斷地背叛別人,甚至背叛自己。

光線是虛的,布光以天光、燭火等自然光為主,畫面始終的是冷、青的。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白天,劇中角色往往只見剪影,似乎有一股綠油油的水汽蒸騰;夜景戲,人物背後是大面積的陰影,四周可視性極低。

不少觀眾因此抱怨,手機調到最亮也看不清。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要知道,在後臺增強素材的亮度,遠比觀眾提高手機亮度省事。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主創故意不讓我們看清。

歷史本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生存於歷史中的人,卻是具體而鮮活的。小人物終其一生想要把握自身命運,使盡渾身解數,卻發現始終被一隻虛無的手所操控。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劇中的黑,是三國亂世殺人不過頭點地的殘暴;劇中的暗,是棋子想穿破迷霧掌握命運卻終將失敗的隱喻。

影影綽綽的光影,指向了人心的深不可測。平靜祥和的表面,湧動的是危機四伏的背後,是數不盡的權謀與人心。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我們談起三國,首先想到的是魏武揮鞭、是諸葛亮出師未捷、是稱霸江東的孫氏父子,有氣魄、有胸懷,但也太宏觀、太縹緲、太符號化。

而這部劇,恰恰給這段宏觀歷史,標註了微觀的註腳。這種對時代力量的微觀解構,正是這部劇體現出的最大價值。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此外,《風起隴西》陰鬱的冷色調,也和那些富麗堂皇的古裝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它險象環生的敘事氛圍達成了呼應。

除色調之外,該劇還很注重鏡頭感,室內場景僅有為數不多的案几、矮凳,室外場景不管街道還是田地,都人口稀疏、物資簡約。

留白的地方很多,保留了空間的整體性。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這種置景編排,讓它在氣質上流露出了一定的冷峻感——

不那麼繁華,而是淡泊又寧靜。

細細琢磨,還有一種武俠電影式的微妙語境:樹影婆娑、風影搖曳,人在其間穿梭,移步換景。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很多短兵相接的動作戲,都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一氣呵成,有章有法。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它的運鏡完全是電影級的,大氣流暢。

尤其是到了緊張懸疑感強烈的橋段,鏡頭能體現出強烈的運動感和壓迫性,可以很好地烘托情緒。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動作招式生猛且粗劣,追求狠辣實用,以迅速擊殺對方為目標。

因為晉代之前,中國並沒有“武術”這一概念,在命如草芥、人人自危的亂世,人們一般使用以命相搏的格鬥技巧,忽略動作的美感與觀賞性。

三國+諜戰,它值不值得追

不得不說,在質感上,《風起隴西》確實達到了相當高的審美門檻。

但觀看這部劇,也確實需要一定的專注力,前幾集出場人物眾多、劇情節奏快,再加上臺詞不文不白,光線晦暗不明,的確容易勸退一大波觀眾。

只要熬過前面鋪墊,後面的故事就會變得明朗許多:主要人物變少了,故事也更精彩了。

如果可以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相信它還是足以吸引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