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一切都在變化中

作者:由 國故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5-28

萬物皆迴圈是什麼意思

赫拉克里特生活在距離米利都不遠的埃菲斯,大約在泰勒斯80年之後的公元前500年左右。他的哲學被後人送去“晦澀”兩個字,這在於赫拉克里特喜歡用隱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能見到的一些殘篇中寫道:“多數人的意見和立場就像是兒戲”,“人在場,又不在場”,“驢寧要草料,不要黃金”。遺憾的是,沒有更多的史料能把這些隻言片語連線成系統表達。

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一切都在變化中

赫拉克里特的著作有126個殘篇被儲存下來,其中13篇可能是後人的偽作。西方哲學史把赫拉克里特和巴門尼德作為第二代的古希臘哲學家。並說第一代的泰勒斯,他“睜開雙眼”,看到了“自然”(physis)。而第二代的哲學家,圍繞“變化”展開了討論。

在第一代哲學家的論述中,“變化”是一個基本的預設,並且從這個預設開始討論所有變化的不變元素是什麼?第二代的哲學家開始反思這個預設,“變化”究竟存在嗎?赫拉克提特認為:“萬物皆流,無常永住”。巴門尼德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是在變化的狀態之中”。一動一靜,展開了論戰。

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一切都在變化中

隱晦哲學家赫拉克里特打了很多“禪機”,他說:“人不可能兩次跨進同一條河流,也不能在同一狀況下兩次接觸到意見變滅的東西”。這裡面暗示了:“萬物皆流”的命題,一切都在變,這次經過的河流,已經不是上次那一條了。甚至是這條腿脈過的河流,早已不是那條腿邁過去的河流。

赫拉克里特認為,變化是劇烈和迅速的。但是變化並非完全沒有規律的,它分散又團聚,接近又分離。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同一的,就像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如果沒有了這種“分寸”,人又怎麼可能在第二次經過的時候,河流還是河流?

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一切都在變化中

一切變化的“分寸”是由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的,兩種屬性不同的存在互相鬥爭產生了最美好的和諧。萬物都根據不同力量對立的規律而處於一個不變的流動狀態,就像是一座房子,一種處於“立的力量”佔據上風才使得房屋可以站著不倒,而另外一種處於“破的力量”在自始至終的鬥爭中,佔據上風后房子將倒塌。在赫拉克里特看來,變化是可以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持續一個靜止的狀態相當長的時間。力量的平衡,所根據的是logos(規律/理性),單這並不是萬物的“始基”。

赫拉克里特總是喜歡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表達哲學的涵義,他對“火”的運用到底是一種變化的比喻?還是把“火”當作是萬物始基?或許兩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他說:“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就像是貨物可以換黃金,黃金又可以換事物”。這是否意味著“火”是貫穿於萬物變化之中共同成分的始基,就像是泰勒斯說的“水”,就像是阿那克西米尼說的“氣”,我們實難定論。但是赫拉克里特關於宇宙的演變曾經說過,世界處於一團火的包容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熄滅和重燃,這便導致了世界每隔一定時間便會消失和重新出現。這是一種迴圈的宇宙發展觀。

西方哲學史:泰勒“水是萬物之源”

西方哲學史: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

西方哲學史:康德關於“上帝存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