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6-16

冰川條數增加面積減小是什麼意思

「本文來源:中國氣象報」

冰川及積雪面積

490.87萬公頃

一個全新的資料

出現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公報中

這一資料

相較於1996年的597。49萬公頃

竟縮小了17.8%

地圖上“白色”的面積正在縮減

不斷消逝的“白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化凍三寸,僅須臾之間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指出,當前,

中國冰凍圈呈加速消融趨勢

。冰川物質出現損失,冰川末端向後退縮,青藏高原凍土退化明顯,西北積雪區平均積雪覆蓋率達到近5年最低值。

究其原因,這是氣候和地形共同作用的產物。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前者。

氣候原因,又可進一步分為

長時間尺度的全球變暖氣候特徵

,和

短時間尺度範圍內的極端天氣影響

與此同時,

冰川面積的“縮水”又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暖!

冰凍圈,是氣候變化最敏感圈層之一,同時也是氣候變化的“穩定器”。

它在地表熱量平衡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年可以消耗大約30%到達地面的太陽能。當冰川融化時,其所需熱量是同體積液態水升溫1℃所需熱量的80倍。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重視冰川資源研究與保護

冰川,作為地球的年輪,

首次正式被納入至國土調查公報中

新資料的誕生,代表著看待問題的角度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青藏高原與極地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丁明虎表示:

冰川積雪不僅僅被理解為是重要的氣候要素,還是

自然資源

的一部分。

過往,科學家們對冰川的探索更多停留在科學考察的層面,但現在需要從自然資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如何研究它、保護它、利用它

正所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如何守住這份“財富”成為當下一大難題。國內外許多專家對此提出了

緩“冰”之計

2013年,瑞士科研人員使用白色的羊毛毯來給冰川“蓋被子”;2020年8月,中國科研工作者則選用成本低廉的土工布,鋪蓋在冰川表面,試圖延緩冰川融化。

當時,科學家們用土工布覆蓋住四川省達古冰川500平方米的試驗區。2個月後,覆蓋土工布的冰川融化面積減少了1米。初步估計,如果該方法能夠大規模推廣,未來就可以有效減緩冰川消融。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以上的方法雖然都能夠阻止冰川消融的速度,但終究治標不治本。

因此,保護冰川,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冰川凍土區的生態氣候變化綜合立體觀測網路建設,提高資料獲取和災害風險早期預警能力;深化冰川凍土區的氣候變化機理研究與科學評估;加大對冰川的氣候資源利用與生態修復相關工作力度,比如合理開展生態型人工增雨(雪)作業等。

許多專家達成共識,冰川消退是全球變暖最顯著的表現之一。

所以,更重要的是,

人們需要

從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方面入手,在源頭上遏制全球變暖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丁明虎指出,科學家在這關鍵時期,需要

多圈層角度來看待問題

我們不應侷限在單一圈層做研究

而是要把和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

地球系統五大圈層

一同搞明白

“研究的開始可以起步於冰川和積雪的某個小問題,慢慢弄清冰凍圈的大問題,最後,還要聯絡到地球系統的各個圈層,搞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

科研工作者只有建立地球氣候系統科學思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保護生態環境。

冰川融合也能改善生態?

另一方面,有些疑問也需要得到解答。

譬如,有些人認為,積雪冰川化作涓涓水流,澆灌下游的大地,從一些短期資料來看,似乎一些地區的生態系統得到了很好的“滋養”。

其實,答案並沒有這麼簡單!

隨著氣候的暖溼化,凍土退化活動程度日益加深,許多地方的涵養能力下降,涵水能力減弱,會進一步加劇植物的缺水情況,造成嚴重的植被退化。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長期來看,隨著冰川消退,一旦突破某個“拐點”,相關地區的水資源會更為匱乏。

關鍵問題在於,隨著凍土層發生了變化,各地融雪型河流湖泊流量即使增加,也終究留不下,無法轉化成可以長久利用的水資源。

除了“水”這一指標,談及生態的變化,

還需要考慮到土壤營養等因素

當然也要認識到,凍土地區本身也不是利於水土保持的環境。在凍土地區,土壤砂石更容易被風吹起,即使上面種植著大量的植被,但植物根系深度始終有限,仍然會造成土地荒漠化。

23年,冰川及積雪面積“縮水”17.8%!怎麼辦?

丁明虎說:

我們既不能單純認為

變暖變綠是好事

也不能說冰川一點都不能融化

要承認冰川變遷

是自然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的結果

研究它的目的是

為人類謀得更好的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