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作者:由 白衣居士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6-30

宿雨還添淚一痕什麼意思

第三十七回,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賈探春的倡議下,大觀園起了詩社。然而,如果大家以為詩社是什麼純粹的風花雪月的事情,那就錯了。在表面輕鬆的局面下實則暗流洶湧。這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就“明火執仗”的“幹”了起來,而且,是用“詩”乾的。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先來看薛寶釵的詩: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關於這首詩,脂硯齋有非常精到的評論,認為借白海棠自喻,“寶釵詩全是自寫身份”。這話不假,一句“珍重芳姿晝掩門”已經把寶釵自視甚高自我愛惜的姿態寫得明明白白了。而且不惟如此,寶釵還說了“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意思是借白海棠素潔的美麗自喻,認為人也是一樣,只有樸素和淡定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而成天多愁善感哭哭啼啼的人只會互相傷害。很顯然,薛寶釵在讚美自己的同時,也在貶斥賈寶玉和林黛玉二人的卿卿我我吵鬧不休。所以,脂硯齋指出,“淡極”為寶釵以花自贊,而“愁多”則是“諷刺林、寶二人。”

很巧的是,薛寶釵後面,就是賈寶玉的詩歌,那麼,賈寶玉是什麼態度呢?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誰說賈寶玉是呆子?賈寶玉聰慧得緊。薛寶釵的意思,他是懂的,而且,賈寶玉也很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薛寶釵詩的開頭是“珍重”是“晝掩門”,是足不出戶,那麼,賈寶玉就評價了,“掩門”的結果就是“重門”深鎖,而且容顏慘淡,所謂“秋容淺淡”就是“愁容慘淡”的意思,秋景蕭瑟,容易引發人們的哀愁,所以“愁”者,秋之心也。這是有原始文化的內涵在裡面的。不僅如此,賈寶玉更進一步說到: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大家還記得賈寶玉把薛寶釵比作楊貴妃,薛寶釵大怒的情形嗎?“出浴太真冰作影”是賈寶玉再一次把薛寶釵比作楊貴妃,借楊貴妃一生榮華寵幸皆成泡影的事來說薛寶釵,不動真情(寶玉和黛玉的真情)、不懂真情,一切只是“影”是虛度,是毫無意義。薛喻雪,冰也,指薛寶釵。而他嚮往的是“捧心西子玉為魂”的境界。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還記得小說介紹林黛玉時有一句話嗎?“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裡的“捧心西子”說的就是林黛玉,而“玉為魂”則是在明白的告訴薛寶釵,黛玉為我灑淚,並不是使“玉”多了“漬痕”,而是因為“玉”(我賈寶玉、我的心)就是林黛玉的“魂”呀。賈寶玉明明白白的表達了自己對林黛玉堅定不移的愛情。

這個時候,林黛玉還沒寫出來呢。對於之前賈探春、薛寶釵和賈寶玉的詩的評價,則更絕。“寶玉說探春的好,李紈才要推寶釵這詩有身份。”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如果只論詩歌的好壞,寶釵的絕對比探春的好,可是,寶玉卻說是探春的好,這已經鮮明的表現出寶玉對寶釵批評的堅決反擊了。而緊接著,該林黛玉寫詩了,寶玉的表現更為鮮明,幾乎是林黛玉寫一句賈寶玉就叫一聲好,那種知己的態度已經是昭然若揭了。賈寶玉為何如此?無非,還是要表明一種態度。

那麼林黛玉的詩又怎麼樣呢?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看了這句,寶玉先喝起彩來,說:“從何處想來!”又看下面道: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眾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說:“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又看下面道: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說黛玉是寶玉的知己,這話確實不假。請看:

薛寶釵是大白天都要關門的,賈寶玉不贊同關門,於是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半開著簾子半開著門,剛好和薛寶釵背道而馳,而且是“碾冰為土玉為盆”。你薛寶釵不是說“淡極始知花更豔”嗎?我偏要說,此花只有“三分白”,不是白到極致,而且這花最動人的不是在它的顏色,而在它的品質是“借得梅花一縷魂”,是梅花的品質,是傲雪的品質,恰與“碾冰為土”的氣勢相呼應,把賈寶玉的反擊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和層次。

針鋒相對!薛寶釵和賈寶玉、林黛玉斗詩竟然隱喻了這麼多!

難怪,評選的時候,當主評人李紈力排眾議(眾人公推林黛玉)推舉薛寶釵為魁首,賈寶玉卻還要說:“只是蘅瀟二首還要斟酌。”

李紈道:“原是依我評論,不與你們相干,再有多說者必罰。”寶玉聽說,只得罷了。

可見寶玉與黛玉的相知,以及對黛玉的支援。與此相對的,是對寶釵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