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何善意會傷人》:沒有邊界和限度,善意變成軟暴力

作者:由 芥米讀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3

止沒有盡頭沒有限度是什麼詞語

善良一直以美好的形象出現在我們身邊,促進了我們的人際關係,也美化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

很多時候“好心辦壞事”、“吃力不討好”、“為你好不領情”、“不識好人心”等一系列的事情也會困擾我們,在這些事情中,的確存在著善意,但是善意卻對我們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給了我們不好的感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善意也會傷人,它背後往往隱藏著無聲的暴力忽略善意的邊界和限度,過分地共情雖迎合了他人的想法,卻會影響自己的理性判斷,導致我們“好心辦壞事”。

《為何善意會傷人》這本書就很詳細地解釋了善意傷人的真面目。

本書作者從科學研究的視角出發,透過冷靜客觀的論述,讓讀者看到並反思以善意為名的暴力、以共情為名的曲解。

深刻揭示了我們身邊種種以善意為名的暴力,從個人心理及社會層面深入探討了產生這種暴力的原因,並給我們提供了抵制暴力的“良藥”。

《為何善意會傷人》:沒有邊界和限度,善意變成軟暴力

01、什麼是“善意的支配”?

畠山弘文曾經這樣說過:“它以基於對委託人的善意、強行控制委託人的選擇的形式出現。”

很少有人會意識到有些對“自由選擇”的介入與強行控制是基於善意而發出的,而將其視為赤裸裸的權力行為。

我們不如將其看成“由特定定義管理的某種狀況”,善意的支配也就是將對比賽規則的解釋強加給他人。

在《為何善意會傷人》一書中,作者提出:

基於善意的支配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那就是用道德的名義賦予你某種選項,同時用理性的名義限制你挑戰它的任何可能性。

無論是善意失控的人,還是陷入自我欺騙的人,都在躲避“不想看到的現實”,只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正義”。

他們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對,甚至對他人造成了“惡意傷害”,卻還是停不下來。

《為何善意會傷人》:沒有邊界和限度,善意變成軟暴力

02、深度共情的陷阱

當對方開始躲避自己時,我們應該如何是好?

一般情況下,我們肯定會想“他(她)是不是有其他事情要忙”,“我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惹他(她)不高興了”。

這種時候,我們往往會嘗試先與對方拉開一段距離,或者先暫時不聯絡對方。

但是,陷人共同依賴關係中的人往往會認為對方疏遠自己的原因一定在自己或對方的身上,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雙方之間的關係也會恢復正常。

不幸的事,人際關係中不存在這麼容易理解且合乎邏輯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何善意會傷人》一書中,作者以戀愛為例,詳細解釋了這一問題。

在愛情中,並不是只要自己努力,對方就會喜歡上自己。有的時候你付出努力後對方會喜歡你,有的時候你的努力卻不能換來對方的絲毫好感。

一般情況下,努力是一件好事,但是陷入共同依賴關係中的人並不認為自己做得過了頭,而會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理解問題,反過來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對他們來說,為了對方去努力本身就是一件“充滿善意的事情”。

但問題就在於,意圖中的善意所引發的歪曲,以及由歪曲而導致的結果的性質。

也就是說,善意的支配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利他主義,即從自身立場出發,非限定性、半強制性地讓對方接受自己特定的善意。

善意強化了管理,恩惠使支配被正當化——這是利他主義思維中強權性善意的最大特徵。

陷入共同依賴關係中的人就像一個“成年孩子”,他並不認為自己做得過了頭,而會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理解問題。

《為何善意會傷人》:沒有邊界和限度,善意變成軟暴力

03、避開“共情陷阱”,把握“善意邊界”

善意的支配就是用道德的名義賦予你某種選項,同時用理性的名義限制你挑戰它的可能性。

但人原本是自由的,沒有必要一定從給定的選項中進行選擇。

《為何善意會傷人》一書中,作者系統性地講述了避開“共情陷阱”、把握“善意邊界和限度”的方法。

只要稍稍“移動視角”,就可以讓“知識”和“你不曾看到的、漏看的東西”清晰地顯現出來。

我們只有勇於做出改變,才能有效抵制善意暴力,並且消解內心潛在的以善意為名的暴力衝動,理順自己與社會、他人之間的關係。

如何避開“共情陷阱”,自覺、有效地抵制這些看不見、摸不著卻現實存在的“善意暴力”,真正理性地認知自我和關照他人,實現人際關係的圓融和諧,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關注的話題,也是現代人在處理與社會和他人的關係時必須掌握的技能。

善意也有邊界,共情也有陷阱,出於好心的行為也會失控,願我們都能走出其中困境,理性對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