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孔子眼中的義和利

作者:由 老虎說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4

義者 利也如何理解

孔子眼中的義和利

今天早上天氣寒冷,在火爐邊,大蟲給大家講兩個歷史小故事,聊且給大家活動一下凍木的大腦:

一個是外國的。

在歐洲古希臘時代,美麗的愛琴海有一個島嶼叫羅德島,很不幸,因為惡劣的天氣和瘟疫大流行發生了大饑荒。這時候有一個商人聽到資訊後動作很快,拉了滿滿一帆船的埃及產小麥,第一個到達了饑荒中的羅德島。此時,這個商人心裡很清楚有幾艘滿載糧食的帆船再過半天就可以到了。

這個時候這個商人有兩個選項:

孔子眼中的義和利

一、不把真實訊息告訴當地人,造成糧荒不能緩解的假象,把一船小麥賣個高價。

二、把真實的情況告訴當地人,但是一船小麥的價格可能會大受影響。

歷史上商人選擇哪一個,無從得知。

這就是一個經典的‘利’與‘義’衝突的例子。

歐洲人認為這是難以解決的,難以兩全其美的。

另一個故事是咱們中國的。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法律規定,如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出錢贖回來,事後可由國家報銷贖金。

孔子的學生中有個叫子貢的,是商界成功人士,一次他到國外商務旅行,順便響應國家號召,贖了一個同胞回來,事後卻拒絕了國家支付的贖金。一時間,子貢成為了魯國上上下下皆知的道德楷模、活雷鋒。

孔子眼中的義和利

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叫子路,曾經救了一個落水者,人家送一頭牛謝他,他毫不客氣地收下了。不久以後,魯國上上下下都在談論子路收牛不講武德的負能量故事。

子貢贖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應得的獎金,孔老夫子聽說這件事以後不但不高興,反而長嘆一聲:‘’唉,恐怕從此以後不會再有人替我們魯國人贖身了!‘’

子路救人後欣然接受了別人送給他的一頭牛,孔子知道這件事後卻很高興,逢人就誇子路,激動地說:‘’從此以後這樣的救人的事情就會更多了!‘’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孔子並沒有把義和利對立起來,對於義和利的態度其實是接近於現代的。孔子一直是個很鮮活的人,可惜他和他的思想被後世閹割得亂七八糟了!

孔子眼中的義和利

孔大聖人並沒有把‘’義‘’和‘’利‘’絕對化,把它們對立起來,也沒有被後世儒家所繼承。因為到了亞聖孟老夫子那裡,義與利就成為了相對的兩個概念。孟子說:“見利思義,不義不為。”而且經常叫嚷著 ‘捨生取義!’

《論語》說道: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就是教導我們正當的錢就應該賺,不要拘泥於一個‘利’字上,這充分說明古人(孔子)的哲學觀念與當代主流經濟學的觀念是差不多的,只是後人偽學者將道德(義)與利益對立起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