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再談談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由 悅文天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4

研究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理想溫柔,ID:ADreambook】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毛姆

三句話:

1。 成年人沒得選,瘋子才果敢;

2。 勤奮又慵懶的平凡,是大部分人的狀態;

3。 心裡有月光,被生活狂錘的時候也不至於那麼慘。

再談談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

01。

思特里克蘭德

再談談月亮與六便士

這是一個幾乎被說爛了的話題。

但之所以能被說爛,正說明它的受眾之廣,範圍之大,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講了思特里克蘭德放棄倫敦證券經紀人的工作,甚至拋妻棄子,去追求心中強烈使命——畫畫。

毫無繪畫基礎的他先去巴黎學習,並無所成。除了一個二流經紀人,他不被任何人看好。

之後去了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和一個土著女孩結婚,把全部生命獻給畫畫,直到得病成為瞎子的最後一年,他還瘋狂的畫畫,甚至在牆壁上完成了巨幅畫作。

思特里·克蘭德死後,作者在已被毀壞的殘跡中,看到他在牆壁上的巨幅畫作,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選擇迷茫的情況,不過處境和主角可能不大一樣。

不但沒有高薪體面的職業,和幸福穩定的家庭,可能連自身生活都不那麼暢快。

就像大家經常吐槽的,自己是生存不是生活。

這種情況下,月亮與六便士的選擇,還有必要論述嗎?

02。

不甘平凡的平凡人

再談談月亮與六便士

我想到王爾德的一句話,“年輕時我以為錢就是一切,到老了才發現,果然如此。”

現在不用老就能早早發現了,所以年輕人都喊著我要暴富。

以前,每次遇到重要的選擇,都會讓我思考人生的意義。

可能年輕時誰都會有些理想,對未來各種憧憬和想象。

直到一次次被生活按在地上錘的時候,才認識到,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然後,我才慢慢釋然了。先看活不活的下去,再看活不活的好。

所謂的理想主義,都是建立在活著、並且活得好的基礎之上的。

有朋友說,他的路線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規劃慢慢實現的,而我好像做了這個又那個,沒一個做好。

也許認識的人看我直到的不少,興趣愛好也挺廣泛:

上學的時候騎行青海湖,累計成千上萬裡;

大學期間組裝電腦、幫同學裝系統,修手機;

後來研究設計與攝影,略懂個板式和構圖,光影與色彩;

畢業又做了一段室內設計,瞭解作圖和施工;

喜歡穿搭,懂了一些色彩搭配、呼應,和疊穿層次;

因為愛好攝影和設計,也會PS修圖和CAD製圖…

一個好處是,瞭解的越多會發現它們都有很多共通之處,能互相促進和融通,和看書一樣;壞處就是,儘管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但沒有一個精通的。

業貴於精,而不在廣。

迄今為止,我沒有把一件事做到讓自己滿意過。

突然覺得這句話說出來挺悲哀的。

想做成一件事,至少是一件讓自己覺得滿意的事,最好再是跟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沾點邊的事。難嗎?容易嗎?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說,“一個人賺不到錢,做不成事,不是傲慢就是懶。”我深以為然。

一直覺得,我們跟上一輩比,根本沒吃過什麼苦,或者說我們覺得的苦,都根本不算苦。

所以幹起活兒也不怕髒不怕累,算不上勤奮但也絕不算懶,熬得了夜,也不喜歡睡懶覺。但是慢慢的我發現,即使這樣,不過都只是在耗費體力層面的簡單重複而已。

真正需要勤奮的,動腦的,認真積極的深度思考,我好像從來沒有完整的完成過。

說到底,還是懶。

可能不是身體懶,但一定是思想懶,思維懶,不願意突破原有的思維慣性,儘管什麼都願意嘗試,但是思維模式沒有變化過。

美團王興說過一句話,“大部分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動腦,怎麼就沒思考了?

包括我,儘管一些看起來很費勁的事都能完成,但那只是行動層面上的,一旦需要改變習慣的事情卻始終做不到。

這和王小波說的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勸一位自以為已明辨是非的人發展智力,增廣見識,他總會覺得你讓他捨近求遠,不僅不肯,還會心生怨恨。”

所以思維的增長與改變,是最難的。

前兩年流行一句話叫,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我還一度慶幸自己是個挺愛思考的人。結果發現,自己確實沒什麼落地的戰略。

03。

月亮與六便士

再談談月亮與六便士

大學時,有個老師說過一句話:“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這可能是我聽過最符合對月亮與六便士的解釋了。

儘管已經有人登月,但那依然是屈指可數的極少數。

之所以叫月亮,或說之所以把某些事比做月亮,正是因為它的距離感和難以到達的屬性。

心中有月亮很好,但踩在地上才是最安全的啊。

累了的時候,抬頭看看月亮,給生活一些希望。

也許哪天,咱能上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