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中國通史 第四集

作者:由 一年熟牛排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4

兵書略錄什麼意思

如今商紂王自焚鹿臺的情形已不得而知,但他的心情一定有後悔,他後悔的不一定是荒淫誤國,而是對周的疏於防範,因為周自古公亶父定都周原起,便有稱霸統一之心,又經過文武二王的苦心經營,終鼎定中原,統商九鼎而歸天下,而伴隨著歷任君主稱霸野心的,是周都城一次又一次的遷徙。

中國通史 第四集

周朝始祖 古公亶父

先定居周原,後又遷都豐邑,滅商後,又遷至鎬京、洛邑,這一系列變化,一系列行動,紂不是不知道,商自武丁時便察覺到了西方這個部族的異樣,可惜沒往心裡去。

到了商紂王時期,周的動作已經很明顯了,周文王廣納賢士,廣招兵馬,且把首都東遷,甚至於商紂王手下的謀士直接告訴商紂王,周要剪商,紂王也意識到了,便囚禁了周文王於羨裡,這一囚就是七年。而文王在監獄裡沒閒著,他玩起了身邊的玩意兒,比如草結、繩頭什麼的。

中國通史 第四集

文王演八卦

他越玩越上癮,突然有感而發,於是乎他綜合了天道、人道以及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的先天八卦進行推演組合,他推出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終於使八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史稱周易。這對於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畢竟周易是群經之首,是祖先對於人與自然以及事物發展規律智慧的凝練。

文王后世的孔子對周易也很痴迷,他為周易接著推演,進一步完善了易經的體系,還寫了《易·文言》,不過這是後話了。

中國通史 第四集

易經

話說文王在牢裡關著,他的大臣們很著急,便高價買了各種寶物、寶馬、美女來送給商紂王,紂王一看這些就樂了。

便立刻命人放了周文王,這紂王可真是個糊塗蛋呀,他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做長久的考慮,終招致滅國。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紂王太信天命了,這也是商人的老傳統了,商朝開國就是遵循天命,他們認為天有決定一切的力量,只要他們誠心的敬天,天就不會讓他們滅國,所以商君對別國別族也不加防範,只顧敬天,敬完天后,吃喝玩樂拉倒,可他們沒想到別族有不信天的,周族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商君始料未及的。

中國通史 第四集

武王攻商圖

當年武王攻商,行軍中都有凶兆,又颳大風又下大雪,大風還把軍旗一劈為三,當他們進攻朝歌時,連下三天三夜大雨,武王也猶豫了,難道真有天意嗎?但最終呂尚堅定武王滅商的決心,武王這才下令攻城。

現在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商滅夏、周滅商,朝代不斷更迭的歷史週期率究竟是什麼原因?

表面的原因是那些朝代的後期,君主不能實行有效統一管理,社會秩序混亂,相對公平性喪失,這時就會有另外的權力相對集中統一,且能保證社會相對公平性的統治者站出來取代原有統治者,來使國家穩定,之後依然,這就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朝代更迭。

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央集權,由於封建制社會權利的過度集中,帝王手握所有國家權力,他一旦沒有能力掌握權力,那便會出現混亂的局面。所以這種封建制的權力過度集中,生死大權都集於一人的模式,是中國古代歷史週期律不斷上演的根本原因。

周朝奠基

周王朝的奠基人是推演後天八卦的周文王,開國的是周武王,輔佐他的是呂尚,也就是姜子牙。

一提到姜子牙,我們都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說的是周武王聽說有呂尚這麼一個老者,很賢能,於是請他出山,正巧碰上他釣魚,他只是放魚鉤,不上魚餌。武王與他交談,總覺得此人有賢能,便請他做相國。

中國通史 第四集

姜子牙釣魚圖

還在去周的路上親自給他拉車,姜太公釣魚是真是假,如今我們已很難考證,但從這事中卻能充分的看出武王能選才任能,尊重賢者。後來的周公也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因為周朝前期的統治者能納賢才,選忠良,所以周朝前期的政治一定是很清明的。

周公與周禮

這是周朝特別要提到的一點,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親弟弟,同時他也輔佐周武王以及他的兒子周成王。

周公在輔佐期間思考了商朝因信天道而亡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信人道而興,這人道,就是德,正是因為他如此重視德,如此提倡德,所以他也被後世稱為“元聖”,也就是第一個聖人。

周公還寫了一本書叫周禮,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以德育人,以禮教人,以德禮治國的思想,並且規範了很多具體的細節問題,就是如何具體的實行德與禮。

中國通史 第四集

周公制禮作樂

周禮規定了社會倫理道德與人們的行為規範。周禮等級分明,其等級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

並以此維護著統治者的穩固統治與社會的長治久安,周禮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奠定了以後兩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發展,所以與其說是周禮是一本書,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文化體系,這個文化體系影響了後世的孔子,影響了千秋萬代的君子賢人,如果說商代對文明的貢獻是創造了文字體系,那麼周代對文明的貢獻便是創立了中華文化的根基。

分封制與宗法制

周朝與夏商不同之處,還有政治制度,其中分封制度便是周朝的首創。

分封的意思是君主對有功績的大臣或王室成員,分給他們一塊土地,讓他們行駛這塊土地的主人的權利,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的經濟,政治,軍事均可以獨立行使。

中國通史 第四集

分封制

分封制的初衷是因為當時周剛剛建立,還有大量商人後裔不服從周的管理。甚至要推翻周朝,恢復商朝的也大有人在。

周在這種形式下,先分給了商紂王的兒子武庚於商的故里,以穩定人心,但派了管叔、霍叔和蔡叔於商周圍來監視他,稱三監,除此之外,為了徹底根除商的勢力,便分給了王公大臣們土地,讓他們在土地上各為管理,以打散商人的集中勢力。

這便是分封制的由來,分封制在前期有優點,除了能有效的根除商人勢力外,各分封諸侯還起到了周朝戍邊的作用,而由於諸侯們能發展自己的軍隊,他們還能攻打蠻夷來擴大自己的土地,這也就等於擴大了周的土地。

不過隨著歷史的推移,分封制最大的弊病顯露了出來,那就是諸侯們各自實力增強了,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了國,發展壯大,便不再服從於周的管理,最終周名存實亡了,這是後話。

中國通史 第四集

宗法制

宗法制是商朝就有的政治制度,就是按照與王族的血緣關係來分配國家權力和土地,最大的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並將宗族組織與國家組織合二為一。荀子特有記載曰:“周七十二諸侯,獨姬姓五十三。因周分封而建國的國家有:齊、魯、燕、衛、晉、宋等。

中國通史 第四集

井田制

周朝相關制度

政治領域: 分封制,輔以宗法制為治理制度

經濟領域: 井田制(生產方式)

文化領域: 禮制(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