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作者:由 秋雅聊情感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27

蘭孝敬什麼人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舉頭三尺有青天,難道真要叫祖母在九泉之下悔不當初,方叫天地神靈都知這世上之人盡是忘恩背義之徒嗎?”

這句臺詞在劇版《知否》裡也出現了,是盛長柏的名言,僅憑這句話,就可以將盛長柏一身正氣、恩怨分明、幫理不幫親、明辨是非的形象樹立起來。

首先,我們先來梳理一

下盛

長柏說這句話的背景,以原著為主。

盛明蘭嫁入寧遠侯府之後,與其本無恩怨瓜葛的康姨母卻看她不順眼,嫉妒她一個庶女可以過得那麼好,想盡辦法給盛明蘭添堵,與一直想要暗算顧廷燁盛明蘭這對夫妻的小秦氏沆瀣一氣,想要把康家的庶女康兆兒塞給顧廷燁為妾。

若是盛明蘭答應了,康姨母以康兆兒的生母為人質,可以要挾康兆兒做任何事情,給盛明蘭帶來數不盡的麻煩,若是盛明蘭不肯,她就讓康兆兒在顧家尋死覓活的,敗壞盛明蘭的名聲。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由於康兆兒是一個有骨氣的女孩子,盛明蘭動了惻隱之心,在祖母盛老太太的幫助下,把康兆兒送回了宥陽老家,給她找了一門親事。

康姨母如此欺負自己心愛的孫女盛明蘭,盛老太太自然是忍無可忍,為了教訓康姨母,她不僅寫信給了盛維李氏夫妻,讓他們把康姨母的女兒康允兒叫回了宥陽老家,讓康允兒和丈夫盛長梧分開,而且狠狠地訓斥了兒媳婦王氏,讓其罰跪。

實際上,盛老太太之所以責罰王氏,那麼下王氏面子,不僅是為了給盛明蘭出氣,更是為了盛家好。王氏是盛家的主母,早晚有一天要接管盛家所有的事情,如果繼續這樣拎不清,忠奸不分,聽信心腸惡毒的康姨母挑撥,就很有可能闖下大禍,連累整個盛家。

“老太太還說,只可惜太太性子輕信,容易叫人攛掇。有康姨媽這種心地邪惡之人在旁,她總也不放心。將來太太明白了,不和康姨媽來往了,她就放手都交給你,也叫太太擺擺做婆婆的款兒,一家人舒舒坦坦地過日子。”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可是,王氏不明白盛老太太的苦心,反而為此對盛老太太生了怨懟,起了不孝之心,被康姨母抓住機會,對盛老太太下了毒手。

王氏在盛老太太的點心裡動手腳,是想讓盛老太太生病,讓出管家之權,可是,康姨母卻想要了盛老太太的命,既可以除掉這個一直看自己不順眼的人,也可以以此為把柄拿捏王氏和盛紘,對盛家予取予求。

盛明蘭得知盛老太太生病之後,急忙趕了回來,在林太醫的幫助下,知道了盛老太太的病因,迅速封鎖了盛家,以強硬的態度逼迫父親盛紘妥協,徹查此事。之後,盛明蘭讓劉媽媽誆來了康姨母,把人扣了下來,直到王家的人趕了回來。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01.

本來,僅憑盛明蘭的力量,不一定可以處置得了康姨母。康姨母有王老太太護著,不好動,王老太太又拿盛家的幾個子女尤其是對盛明蘭不錯的盛華蘭、盛長柏等人的前途要挾,盛明蘭想要讓康姨母付出代價,沒那麼容易。

而盛長柏及時趕到,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作為盛家最有出息的兒子和王家最有出息的外孫,無論是盛紘還是王老太太,都不敢真的讓盛長柏辭官,毀了盛長柏的仕途。為了兒子,盛紘和王氏也不會讓康姨母繼續逍遙法外。

在原著裡,康姨母沒有那麼容易死,死,太便宜她了。實際上,她被關入了慎戒司,需要一輩子服苦役,生不如死,再也見不到天日。

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王老太太根本不肯把康姨母送進慎戒司裡,盛長柏花了很大功夫說服外祖母。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首先,康姨母罪不至死,王老太太也不可能真的讓盛家要了康姨母的命。

在林太醫的搶救下,盛老太太轉危為安,並沒有性命之憂。這麼一來,康姨母殺人未遂,罪不至死,盛家不好直接要了康姨母的命。

王老太太是一個偏心到了極致的人,一直護著這個自己最喜歡的女兒,如果盛家堅持要了康姨母的命,王老太太勢必不肯罷休,她畢竟是盛紘的岳父,是盛長柏的外祖母,也是有權利進宮的誥命夫人,真的跟他們拼命起來,情況也不好。

送慎戒司,已經是盛家退讓了一步,給了大家把事情悄悄處理了、不鬧大的機會。否則,事情一旦鬧大了,不僅王家會遭殃,盛家也會倒黴,畢竟,王氏的確動了不孝敬的心,是導致盛老太太中毒的幫兇,這樣的罪名足以連累王氏的子女。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其次,懲罰若是不帶有強制性,以王老太太對康姨母的疼愛,康姨母絕對有出去的機會。

慎戒司受內務府所領,原只用來處罰看管皇親國戚的女眷,後來業務擴大,那些權貴人家中犯了大過錯的女子,雖罪不至死,卻再不能叫現身人前,便統統送去此處。慎戒司可不比尋常流放女眷的庵堂,一旦進去,非有皇命,終身不得再出來。

盛長柏之所以堅持把康姨母送進慎戒司,就是因為他知道王老太太的本事,如果不選擇這種強制性的地方,把康姨母關在別的地方,康姨母絕對有再出來的機會。

康姨母曾經被康家關到了家廟裡吃齋唸佛,可是,僅過了半年,王老太太就架不住康姨母的哀求,跑到康家鬧事情,逼迫康家把康姨母放了出來,讓康姨母繼續有機會為非作歹。

因此,只有把康姨母送進除了皇帝之外無

人可以再

把她放出來的慎戒司,讓王老太太使不上力氣,才能徹底絕了康姨母的後路,讓其再無作妖的機會。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最後,康姨母是一個絕對不可能改過的人,一旦把她放了出來,她只會更加記恨盛家,想盡辦法坑害盛家。

“不止如此。還有康姨媽,倘她將來以此要挾父親呢?到時物證人證已不復可查,姨母咬住是母親下毒,父親為了官聲名望,

罔顧

事實,掩蓋真相。”

正如盛長柏所說,康姨母沒有什麼不敢的,只要她想做,就沒她不敢做的事情。到時候,盛家麻煩就大了。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02.

《延禧攻略》裡有這樣一句臺詞:

“你一味地忍讓,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懦弱。你的過分善良,別人就會利用你的軟肋,得寸進尺。”

在有的人眼裡,沒有法律,沒有親情,沒有道德良知,只有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別說陌生人了,連自己的親人包括父母、兒女都可以坑害。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你的善良必須帶有鋒芒,身上必須帶有刺。

既然他們喜歡損人利己,趨利避害,那麼,只有你成為他們眼裡的“害”,讓他們碰一次痛一次,損人不但無法利己,反而害己,他們才會對你有忌憚之心,不敢繼續傷害你,以免自討苦吃。否則,他們佔你一次便宜,慾望就膨脹一次,就想來第二次,以至於無數次。

還有,奉勸為人父母一句,俗話說得好,子女小的時候你若不好好教育,長大以後社會會替你教育。等到社會替你教育的時候,需要你的子女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時候,你再後悔,已經晚了。

《知否》:為什麼盛長柏堅持送康姨母進慎戒司,而不是別的懲罰

END。

今日話題:你對王老太太這個角色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