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記錄青春,李清照有《如夢令》,晏幾道則留下名作《鷓鴣天》

作者:由 詩詞桃花源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3

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是什麼意思

晏幾道採蓮詩詞,千古名作,優美如畫不輸李清照《如夢令》

《採蓮曲》一直是古詩詞常見主題,自漢樂府《江南可採蓮》後吟詠不絕,豐富的創作數量構成一道藝術奇觀,婉約詞人晏幾道也奉獻有一首《鷓鴣天》。

鷓鴣天

記錄青春,李清照有《如夢令》,晏幾道則留下名作《鷓鴣天》

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雲隨棹,採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勁,爭奈朱顏不耐秋。

這是晏幾道比較別緻的一首採蓮曲。寫得很美。文字、情境、採蓮人、蓮都很美。

上闋寫相約採蓮。開篇兩句就給人心馳神往的美好。

蓮花開了,一眾小女孩兒相約去採蓮,這是農耕時代才會有的普遍風習,那時荷塘是清的,道路是綠意盎然的,南方很容易見到大片大片的湖,古代女孩子本來受到出門限制,一遇到採桑、採蓮這樣的集體活動,就是難得釋放的時候。荷裡荷外,湖上湖下,最是歡歌採蓮曲。

記錄青春,李清照有《如夢令》,晏幾道則留下名作《鷓鴣天》

這種原始、樸素的快樂,是今人不可意會的。一個“守”字,一個“約”字,多麼動人的期盼。後面兩句並不詳寫採蓮過程,而是以早晚兩個節點一筆帶過,將一天的採蓮活動寫得如詩如畫,如痴如醉。兩句連用“浦口”、“雲”、“棹”、“江邊”、“月”、“樓”六個意象,既貼合採蓮活動,又構成意境統一的完美對仗,讀之口齒生香。

到了下闋,詞人由寫採蓮轉入傷蓮。如果說上片重在寫景,以美景襯托少女並沒有描寫的容貌,下闋則重在深入她們的內心。尤其是年輕心靈的脆弱易感。

記錄青春,李清照有《如夢令》,晏幾道則留下名作《鷓鴣天》

水流時逝,花開花謝,是每年都有,也是採蓮姑娘們每年都會碰到的,而她們本就是一群青春靚麗的姑娘,也是敏感多情的年紀,看到曾經絢爛綻放的蓮花會枯萎掉落,會逐水而流飄零散盡,她們也會深深可惜,動嘆惋之情。

而在一年年採摘中,小姑娘也會變成大姑娘,她們中以姐妹相稱的人還會發生一些人員流動,變故,乃至生老病死的聚散無常,這時候無論是還在一起採蓮,還是回憶以前的採蓮,自己先就有了無窮感慨,再看到盛放的蓮花就不單單驚豔於她的美貌,更惋惜她接下來凋零的命運,一切都是多麼短暫和無常,她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明朝萬一西風勁,爭奈朱顏不耐秋”說的又豈止是蓮?此時,早就是蓮中有我、我中有蓮的物我共通之境了。

記錄青春,李清照有《如夢令》,晏幾道則留下名作《鷓鴣天》

全詞既寫採蓮之景,又寫採蓮之殤,而採蓮女形象自在其間。詞人始終沒有正面寫採蓮女,而是以採蓮環境和她們的愛蓮之心來襯托。細緻又憂傷的心理刻畫是其他採蓮詩裡很少見的。

不同於以往很多寫採蓮的歡樂情調(像王昌齡、張籍、白居易等人的《採蓮曲》),這裡是既美且傷,因此表達上更顯多重,涵義也更為豐沛。

情辭優美更不用說了,一曲《鷓鴣天》,堪稱晏幾道兼具民歌風味和文人之筆的雋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