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作者:由 歷史上這些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4

漢兵刀劍紛亂什麼歌

項羽若是過江,當真可以捲土重來?項羽唯死,才稱其“霸王”也。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秦關歸楚,楚人一炬將秦關付為一團焦土。項羽故為英雄,可英雄總是騎士,終究成不了王子。想當年“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之時,天下尊楚,劉邦尚且退居一隅,誰敢逐鹿?可惜,英雄終究是優柔,一曲鴻門宴,幾番是寡斷,幾番是情分,幾番又是身為貴族,宴席之上不斬賓客的貴氣。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他有破釜沉舟,一軍獨破王離,收章邯,楚軍以一敵十,使眾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如何不知放劉邦便如放虎歸山,大患也。他只是不屑。打仗,便光明正大地打,古人云:“兵不厭詐”,在他眼裡,弱者才配用詐。分天下後不久,齊,趙於東反目,漢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並關中,天下殺楚。

項王何懼?諸侯兵五十六萬眾,奪彭城不久又被項王攻下:“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項王依舊是項王,天下殺我如何?我依舊斬之。

天下苦兵,皆因楚漢之爭,《史記》載項王與劉邦相持不下時,項羽對劉邦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生死便是生死,弄那些彎彎繞繞幹什麼?決一死戰便罷,省的百姓還因我兩人妻離子散。 劉邦何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一句至此,足以道明楚漢之爭的結果:項羽為王,終究只是封地而尊的霸王;劉邦為帝,那是一統天下的皇帝。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韓信在他的後方大殺,一舉破齊,趙兩國,直逼楚地。他自知不可爭,便天真地以為如當初封王一般,楚漢兩分天下罷了,也不枉這一世爭奪。可劉邦他安能靜心,誰能料到這霸王會不會也如漢王當年一般捲土重來?

我曾有幸去過安徽靈璧縣東南沱河,亥下的舊址。

韓信領三十萬大軍殺來,對戰的是區區十餘萬楚軍。劉邦多智,那四面歌殘全是楚歌,那十面埋伏全是漢人。他們決戰可是在五月啊!大熱的天氣,可本該為王的他卻已是心涼。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眾將叛楚,眾兵降漢。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當生雪,便於五月降下漫天大雪何如?“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天佑漢家?何不佑楚!虞姬終如何了呢?史書可未載她飲劍別霸王,也許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騅馬如何了呢?可隨那位船公安然餘生?

漢兵刀劍紛亂,項王是否將那虞姬並騅馬送回了江東?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項王這一生或是全去拼事業去了,半點風流事,也不過那“霸王別姬”的風言風語。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隨他決戰的是八百騎兵,而追兵五千,廝殺來去,最後唯剩二十八騎。他們四面而下,以一敵百之勢又斬得漢軍一將,他倒真以為是“天之亡我”了。

太史公說項羽為舜之苗裔,雙目為“重瞳子”,有帝王之相。項羽固然封王,或許是嚮往西周時的分封?看不起秦的郡縣?不知,可他終究是時代裡的一段逆流,蕩起了不可磨滅的漣漪。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自古末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的劉邦相反當了皇帝。

歷史探究:項羽為何寧死不過江,過了烏江真的就能捲土重來嗎

三百年大漢,若是真叫項羽成了王,又是怎樣一個結果?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因著這個“不肯”他成了“霸王”,成了無數時間後依舊震撼著世人的末路英雄。忍辱偷生?不可能,他只知道死便死了,敗便敗了,沒臉見那江東父老,也沒臉做個敗者活在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