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作者:由 喵姐早教說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7

善於辭令指什麼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我們總是很羨慕那些會說話的人。其實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在溝通行為中,傾聽佔45%,交談佔30%,閱讀佔16%,書寫佔9%,由此可見,會傾聽對一個人的社交活動起到近一半的作用。

“傾聽”是指不僅獲得資訊,而且從中瞭解了情感,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有選擇性的接受,不僅包括用耳朵聽到的聲音,還有用眼睛看到的具象。

記得在我兒子4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點麻煩,回到家之後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很煩躁。兒子讓我陪她一起搭積木,我說:“媽媽沒空,你自己玩去吧。”兒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走到我面前,摸著我的臉說:“媽媽,你是有點不開心麼?”

聽到這句話的一剎那,煩躁的情緒瞬間消失了,因為我感受到了被理解,並且是被4歲的兒子所理解,他從我拒絕的話語中,聽到了我的不開心,那一刻幸福感由心而生,哪還管什麼工作的麻煩啊。

兒子是如何做到能感知到我內心的不快樂,並且能表達出來的?

其實就是得益於我平時對他做到了足夠的“傾聽”。我相信每次我傾聽到他內心的聲音後,他的情緒會像我一樣有所轉變,感受到被理解,感受到愛的力量,感受到媽媽支援,同時也學會了“傾聽”別人。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傾聽的練習,有三個要點:

/

/

1.聽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如何?

/

/

2.聽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尋求理解,

尋求關注還是尋求幫助?

/

/

3.聽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迴應。

具體該怎麼做呢?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家裡只有一顆糖果了,爸爸和4歲的女兒猜丁殼,贏了的才可以吃這個糖果,一局猜完之後,爸爸贏了,並且拿走了那顆糖果,這時候女兒眼淚在眼睛裡打轉,對媽媽說:“我不哭”。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1. 聽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女兒輸了比賽很難過,這是她現在的主要情緒,沒有吃到那顆糖,或者看到爸爸真的把那顆糖拿走了,會有點遺憾,又或者有點委屈,可能她原本以為爸爸會讓給她吃,但是爸爸沒有。

2. 孩子的目的和需求。

女兒對媽媽說:“我不哭”,她是想表現出一種堅強,並且希望媽媽看到自己的堅強,同時那些難過和委屈的情緒,也希望得到媽媽的理解。

3. 孩子需要什麼樣子的迴應。

這個時候媽媽最好的迴應應該是說:“寶貝,輸了比賽你很難過,吃不到糖果會感覺有點遺憾,媽媽也看到你很堅強,告訴自己不能哭,媽媽為你的堅強點個贊。下次比賽咱們還可以贏回來,如果下次輸了,咱們還有下下次,機會總會有的。”

這樣迴應孩子之後,是不是比告訴孩子:寶貝你真棒,寶貝你真堅強,要好的多。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更需要爸媽有一定的傾聽能力。

拿3歲玲兒舉個例子,有一天,爸爸帶玲兒下樓去玩,媽媽在家做飯,但是沒過一會玲兒就回來了,哭著對媽媽說:“媽媽,豆豆打我了。”

當時玲兒媽媽還在廚房做飯,看到玲兒哭著回來,趕緊關火。

她蹲下來摟著還在哭的玲兒說:“哦,豆豆打我們玲兒了呀,疼麼?”

玲兒說:“嗯,疼。”

媽媽問:“玲兒感覺到被打了很疼,媽媽抱抱安慰一下。”

這時候,玲兒的哭聲已經停止了,對媽媽說:“玲兒沒打她!”

媽媽說:“嗯,玲兒做的很對,因為打人會讓人不舒服,所以我們玲兒很善良,不願意打小朋友,對麼?”

玲兒使勁點頭,說:“嗯”。

媽媽繼續說:“那玲兒知道別人打你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麼?”

玲兒搖頭說:“不知道。”

然後玲兒媽媽就開始教玲兒如何制止別人打自己,問題圓滿的解決了。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看看玲兒媽媽的傾聽過程:

1. 在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簡單迴應,重複孩子的話語。

玲兒說被豆豆打了,媽媽就先重複了一句事實情況,說:“哦,玲兒被豆豆打了”,這會讓玲兒知道媽媽在全身心的聽她說話,才會有繼續說下去的動力。

2. 聽出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說出來。

媽媽問玲兒被打了,疼麼?這表示媽媽很在乎她的感受。當孩子表達感受的時候,無論是什麼感受,爸媽都要表示接納,玲兒媽媽說的是:“媽媽抱抱。”

3. 問題該怎麼解決。

這是孩子內心裡面最迷惑的,最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所以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表達,最終一定要落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面。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其實關於傾聽,也沒有那麼複雜,針對會表達的孩子,就是聽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如何?聽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尋求理解,尋求關注還是尋求幫助?聽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迴應。

針對不會表達的孩子,只需要簡單迴應,重複孩子的話語;聽出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說出來,最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把這些方法記住,但是最好的傾聽,不是用頭腦,而是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