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孔明的南中之戰,一場比七擒七縱更艱辛的試煉

作者:由 魚羊秘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7

孔明如何平定曹丕的五路大軍

孔明的南中之戰,一場比七擒七縱更艱辛的試煉

七擒孟獲在演義故事裡作為孔明一生中的傑出之作,其精彩程度足可以和草船借箭、借東風媲美,甚至猶有過之。涉毒泉、驅巨獸、燒藤甲……羽扇輕搖之間,一場場戰鬥奇計百出,終令蠻夷甘心歸服王化,掃除北伐的後顧之憂,也令諸葛亮在後人的心中又增加了一層神聖睿智的光環。那麼真實的歷史中,孔明的南中之戰究竟遭遇過哪些艱難險阻,《出師表》中寥寥數語的“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中,又勾勒了怎樣一段歲月崢嶸呢?

01

永安揮淚,三郡亂起

火燒連營,兵敗猇亭。夷陵之戰為剛剛立國的蜀漢政權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昭烈帝劉備在失卻荊州和兵敗的接連打擊下,病入膏肓,於永安城託孤孔明,隨即含恨離世。

隨著一代雄主的逝去,蜀漢對南中四郡的威懾力急劇下降,其中的三郡很快傳來了背叛的訊息。

雍闓,西漢什邡侯雍齒之後,南中大豪族,時任建寧郡太守。聽聞劉備去世的訊息後,立刻生了不軌之心。他在給都護李嚴的回信中狂傲地寫道:“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如今天下鼎立,卻有三種不同曆法在施用。作為一個處在僻遠地方的人,我深為惶惑,不知歸附何方。”

在雍闓看來,失去了劉備的蜀漢,已是明日黃花,難掩頹勢。

於是他透過交趾太守士燮,很快跟吳主孫權取得聯絡。為了表示誠意,他殺害了益州太守正昂,又將新上任的太守張裔綁去了東吳。同時,他還出兵攻向比自己的建寧更為偏僻的永昌郡,以拓展勢力範圍。時任蜀漢越嶲郡太守的高定,聽聞雍闓造反後,亦決定起兵響應。

朱褒,牂牁郡太守,史書稱其“素有異志”。

孔明聽聞牂牁人心不穩,派益州從事常房前去調查。常房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到了牂牁後就收押了朱褒的主簿嚴刑拷問,並將其殺死,結果打草驚蛇。朱褒聞訊大怒,殺害常房,同時向成都寫信,反誣常房造反。為了穩住朱褒,孔明無奈誅殺了常房的子女。可朱褒異心已熾,終於還是在貴州的大地上扯起了反旗。

東有孫吳虎視眈眈;內部西川、東川和荊州三派矛盾重重;如今南中又叛亂迭起——此時的蜀漢如同巨浪中行駛的小船,面臨著傾覆的危機。

孔明的南中之戰,一場比七擒七縱更艱辛的試煉

02

分兵三路,奇兵制勝

蜀漢建興三年,趁曹丕征伐東吳,無暇西顧之際,諸葛亮毅然決定親征南中。

叛亂的三郡中,建寧的雍闓和越嶲的高定兵力較強,且互為支援。朱褒雖然軍力較弱,但扼守山川險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探明敵情後,諸葛亮下令兵分三路:自己率主力部隊正面取水路攻越嶲,吸引叛軍的注意力;李恢率部走平夷“案道”,直取雍闓老巢;而馬忠則率東路軍走川南入牂牁,進攻朱褒。

不想旗開得勝的,卻是帶著偏師進軍牂牁的馬忠。

馬忠早年出仕巴西郡郡吏,劉備兵敗夷陵時,巴西郡曾派馬忠統領士兵來補充軍隊的損失。先主劉備與馬忠交談一番後,曾感嘆道:“朕雖失去了黃權,卻得到了狐篤(馬忠曾用名),可見這世上不乏賢才啊!”

據《華陽國志》記載,牂牁郡“特多阻險,有延江、霧赤、煎水為池衛”。朱褒據險而守,根本未將蜀軍放在心上。

不想馬忠不避艱險,果斷進軍,並在南中大姓孟琰、夷帥濟火的支援下抄捷徑,突然攻入了牂牁。朱褒倉促應戰,卻哪裡是蜀漢正規軍的對手,很快便走向了敗亡。

孔明的南中之戰,一場比七擒七縱更艱辛的試煉

03

閉境拒敵,叛軍內訌

朱褒覆滅的同時,身在雲南的雍闓日子也絕不好過。

前文提到,雍闓出兵向西攻打永昌,試圖拓展地盤,不想遇到了難啃的骨頭。

時任永昌太守的呂凱,據說是被秦王流放到蜀地的呂不韋后代。此人堅決擁護炎劉政權,發誓要與南中叛亂分子鬥到底。

考慮到永昌郡與蜀漢本土道路已然阻絕,孤懸邊陲,呂凱與部將王伉索性關閉四境,決心死守。

雍闓沒有拿下永昌,卻等來了前來征討自己的大軍。

與雍闓、高定對峙越雟的孔明,先是大張旗鼓攻擊高定,誘使雍闓馳援。等到雍闓援軍開到,孔明卻又高掛免戰牌,擺出一副不敢與叛軍較量的洩高精怯懦模樣,這令回口認雍闓和高定彼此之間產生了嫌隙,懷疑起組頂對方是否有吞併自己的陰謀。

由純粹的利益結成的同盟,也同樣會因為利益而破碎。沒等諸葛亮動手,高定的部將已經將雍闓的人頭用托盤乘著,獻給了自家的大王。可高定也不過是一個庸才,沒有接手雍闓軍隊的本事。

雍闓的餘部推舉孟獲為首,退回大本營建寧。這邊蜀軍則趁高定孤軍彷徨無措之際,出擊一舉將其殲滅。

孔明的南中之戰,一場比七擒七縱更艱辛的試煉

04

“七擒”蠻王,攻心為上

其他兩路軍隊節節勝利,李恢卻在滇池縣遭到了叛軍的包圍。

李恢,字德昂,老家正是自己兵麾南指的建寧郡。演義中劉備攻益州之際,與馬超會戰葭萌關,於是派李恢前去說降這位西涼勇將,這才湊成了五虎上將的強大陣容。而歷史上的李恢,絕不是一個舌辯之士這麼簡單。

叛軍的人馬是自己的數倍,加之沒有諸葛亮的訊息,李恢面臨著軍心大潰的危險。思量一番後,他給叛軍傳話:“我們的糧草已經告罄了,士兵們也打不下去了。我本也是咱們建寧人,如今遠離成都,不如就跟你們一起謀劃大事吧!”

叛軍以為李恢是真心歸降,便不免心生懈怠。李恢見包圍圈產生了漏洞,立刻出擊,終將叛軍殺得大敗。

是年五月,孔明率大軍渡過傳說中瘴癘橫行的瀘水,進入了蠻人的老巢建寧。直到此時,我們耳熟能詳的孟獲才粉墨登場。

諸葛亮究竟有無七擒孟獲的事蹟呢?

《華陽國志》記載,孔明“生虜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亮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

可見,雖然沒有演義中木鹿大王、兀突骨那些神乎其神的法術,但諸葛亮曾數次俘虜孟獲並將其放回再戰之事,卻也並非空穴來風。

孔明此舉的目的,自然是因為孟獲不比雍闓、高定之流,在南中素有人望。降服孟獲,便可收攏南中人心。

至此,三路大軍大獲全勝,在滇池勝利會師。同年秋,大軍班師回朝。

臨行之際,孔明決定施行“南人治南”的方略:先是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一兵一卒,使得“綱紀粗安”,“彝漢粗安”;同時,儘量選拔當地有聲望之人為官,例如任命熟知南中事務的李恢、呂凱等為郡守,令孟獲為御史中丞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南中民風剽悍,桀驁不馴,想要徹底將其馴服,勢必要消耗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對於本就弱小、還要以北伐為軍事重心的蜀漢政權來說,不僅得不償失,而且無法長久維持。

可見孔明此舉,與其說是出於仁義,不如說是小國羸弱的深深無奈。

建興六年,在平定南中才不到三年之後,諸葛亮便匆匆踏上了祁山的征途。從這一刻起,他餘下的生命便始終燃燒在蒼茫的關隴大地上,直到蕭瑟的秋風吹過五丈原,方才熄滅。那片令他留下無數傳奇故事的神奇土地,他卻終生未能再踏足半步。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琴劍霜月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