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作者:由 子陌讀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11

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苦也翻譯

您好,我是子陌,有幸在這裡與您相遇。您的每一次

點贊、關注、收藏和轉發都是我創作之路前行的動力,感恩彼此的相伴

,讓我們一起墨潤書香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他長相清秀,畫的畫童真童趣,文章也是寫的極其清雅質樸,句句至理。

他的心地,如他的漫畫一樣,善良、溫潤、有趣。

日常煙火,貓兒流年,稚子頑童,一飲一啄,皆是人情,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在成人的世界裡,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他才是真正的大生活家。

美學大師朱光潛贊他的畫: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小販、乞丐、鄉村野人、愚頑兒童都入得他的作品。

尋常巷陌,往往是他發現妙理的道場。

離亂憂愁,反襯出他深靜惆悵之美……

他對待孩子純然一片溫柔苦心,當兒女為自己的朋友而從無苛責。

他說:“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他就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鼻祖”的豐子愷。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幼女豐一吟至今回憶家住在西湖邊上的時光,父親希望她增進古典文學的修養,便將屈原的《離騷》用小楷寫在扇面上,揮扇的時候目光不覺落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佳句之上,夏天過去就可以把它背出來……

豐子愷生於亂世而無憤世的怨氣。

描繪日常煙火,細膩人情,又在成人的世界裡保留著童心。

這樣的作品,也超越了時間的限制,在此時此刻,仍帶給我們很多慰藉。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豐子愷的故鄉在浙江桐鄉石門鎮。

這裡曾是船舶麇集、商賈輻輳,其繁盛遠在所屬的崇德縣城之上。

水鄉自然是水路四通八達,下鄉,出市,送客,歸寧,求神,拜佛,即便是三五里的路也樂得坐船。而河道密佈如網,自然水陸的調節也就特別均勻,得平和中正之道與天時之盛,稻麥之香與四時蔬果不絕。水鄉的人們也秉承“上善若水”的天性,清淡天然的品格。

時日悠悠,只是“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筍”的滋味。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豐子愷說他起初畫漫畫的經歷是“把日常所見的可驚可喜可悲可哂之相,用寫字的毛筆草草地圖出來——聽人拿去印刷給大家看”。

豐子愷早期漫畫皆以江南風物為題材,以詩入畫,詩畫並臻。

“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朱自清在《子愷漫畫》序中說。

其中一幅是描述江南田家之趣:“打稻天好二月天,滿村和氣樂豐年。田翁爛醉身如舞,兩個兒童策上船。”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畫面中兩個兒童攙扶一位爛醉的老翁,似乎步履維艱。人物的姿態和地上的小草,隱約形成一個和諧妥當的圓。

情隨心動,這就是豐子愷漫畫的點睛之處。他還常常畫朋友們相聚的畫面。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他曾說:“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

“君臣、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所以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

俞平伯評論說:

“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在他筆下,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他摹寫旅人,刻畫“思念”,美麗中總有一點哀愁。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建國以後,他受邀出山擔任上海中國畫院第一任院長,度過了晚年中短暫的“春天”。

1962年春節,豐子愷創作了此幅“春到江南放紙鳶”,畫中出現他的標誌植物——青青楊柳。豐子愷與楊柳有緣。文人們畫梅蘭竹菊四君子,而他更愛楊柳與芭蕉這些江南巷陌的尋常之物。在他現存的4000多幅漫畫中,楊柳的丰姿出現在其中200多幅中。自家鐘錶的錶盤也被他改畫為春燕在柳枝中穿梭,因此還有了“豐柳燕”的別號。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在上海居住的日月樓裡,最多陪著他的是貓。

1963年春節,豐子愷在日月樓上伏案寫作,任由兩個月大的小花貓趴在肩上。豐子愷覺得小女孩很像貓,她們有個共通性:嬌痴親暱。

在懷念自己的愛貓白象時,豐子愷寫道,“收電燈費的人看見了它,幾乎忘記拿鈔票;查戶口的警察看見了它,也暫時不查了。”後來這隻白貓不幸死去,家中兒女為此傷心了好一陣,對白象產下的小貓崽也更加關愛。

豐子愷說:“愛貓之人,即使為貓送了命,大概也是死得其所。“貓的確能化岑寂為熱鬧,變枯燥為生趣,轉懊惱為歡笑;能助人親善,教人團結。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於人生。”他寫道。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他是在與貓共處的時光中,細緻地探索了這個世界,品嚐了其中的百般滋味。

“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態動作代替言語,和你大打交道。此時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暫時撇開,與它應酬一下;即使有懊惱在心,也自會忘懷一切,笑逐顏開。哭的孩子看見了阿咪,會破涕為笑呢。” ——摘自豐子愷《阿咪》

正如《阿咪》中所說:“小時候,老時候,亂世或昇平,貓兒相伴看流年。”

豐子愷自稱是兒童的崇拜者。

他說:“我的心為四事所佔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直浸潤在童心世界的快樂和本真中。他的許多漫畫作品都直接以自己的孩子為描繪物件。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1928年,豐子愷決定畫50幅護生畫為弘一法師50歲祝壽。10年後,又在戰火中完成了第二集的60幅。

後來,弘一法師回信道:“希望在70歲時,收到第三集70幅,80歲時第四集80幅,90歲時第五集90幅,100歲時滿百幅。”

弘一法師還囑咐他,畫集應畫得通俗,以優美柔和的情調,讓閱者發淒涼悲憫之感。

豐子愷應下了這個將綿延40年的諾言,要作至純至善之畫,應答滄桑變化的人世間。

恰如夏丏尊為畫集寫的序言:

“沸湯長蓮花,兵杖化紅蓮。”

在離亂世間堅持慈悲心,並不容易。

豐子愷在 孤獨中以“

月黑燈彌皎,風狂草自香

”的詩句自勉。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1965年,在翻譯完《源氏物語》的同時,豐子愷也完成了《護生畫集》第五集90幅畫的創作,那時距離弘一法師的90歲誕辰尚有四年。這提前的四年,是他預感到什麼?

一年後,上海中國畫院裡出現了第一張批判豐子愷的大字報。

他家裡的毛筆書籍字畫被運走了,僅書畫就有四大箱170幅左右。

每天的生活被監視,各種思想學習。

“又近年終。韶華之賤,無過於今日了”

後來因病獲准回家後,76歲豐子愷每日凌晨4點就起,就著檯燈微光,眯著昏花的眼,繼續畫第六集《護生畫集》。

此時,“護生”即“護心”!1973年底,豐子愷畫完了《護生畫集》第六集的100幅畫。此時,距他畫第一集,已經過去了45年。

第二年,他再受批判。又一年,在“壽者多辱”的哀嘆中,77歲的豐子愷飄然而逝。

豐子愷的赤子之心:對世間萬物都帶著一種體恤

豐子愷曾說:“我崇仰弘一大師,是因為他是十分像人的一個人。”

像一個人,這也是豐子愷一生的追尋。

他以博大之心作至純至善之畫,應答滄桑變化的人世間,他為人世間留下了滌盪心靈的至寶,也為後人寫下了獨特而永恆的人生故事。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美文共賞,子陌期待與您共勉,非常感謝!

備註: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