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何顏斶不拜齊王,反而能說服齊宣王拜師?士人階層的崛起

作者:由 有魔氣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21

齊宣王的大欲指的是什麼?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斶。齊宣王慕名他久矣,於是就把他召進宮來。然而,顏斶似乎渾然未將齊王放在眼裡,就這麼隨隨便便的走進宮內,來到殿前之後卻又止步不前了。

為何顏斶不拜齊王,反而能說服齊宣王拜師?士人階層的崛起

齊宣王很奇怪顏斶的行為,於是就呼喚他來到身前。怎料想顏斶還是一步未動,反而漫不經心的呼喚齊王到自己身前。宣王聽後很不高興,認為顏斶對自己非常失禮。左右大臣們也對顏斶目無君主的言語感到不滿,怒叱他違背君臣禮節。顏斶聽罷,回覆齊王認為如果自己主動上前便是趨炎附勢,反之則是齊王禮賢下士。既然如此, 與其讓我揹負惡名,倒不如為君上博得一個禮賢下士的美譽。

顯然,齊宣王並未被這番辯辭說服,他怒容滿面的質問顏斶,究竟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對此顏斶毫不猶豫的回答,他認為士尊貴而王不尊貴,並以當初秦國進攻齊國時的一則舊事舉例。原來當年秦軍攻打齊國的時候,秦王曾下過兩道命令,一道是“‘有敢去柳下季隴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另一道則是對時任齊王人頭的懸賞令。由此可見,或者的君王還不如死去的名士有價值。

為何顏斶不拜齊王,反而能說服齊宣王拜師?士人階層的崛起

左右眼見齊宣王臉色不佳,紛紛出言解圍,認為齊王坐擁千乘之國、宮中佇立千石大鐘,四海人才匯聚、八方諸侯涉威,國家富足無比。至於所謂的高義之士卻往往是布衣出身,多居於窮鄉僻壤之處,稱之為匹夫亦不為過,所以士的地位是低賤的。顏斶聞言,不以為然,並以堯、舜、禹、湯、周文王等歷代先賢的典故,點出尊貴的本質在於察納雅言、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心懷天下。

此言一出,齊宣王豁然開朗,他趕緊認錯致歉,並欲拜見顏斶為自己的先生,,以備問策。然而出將入相絕非顏斶這等名士的本意,他為保持本心,拜謝齊王后辭行而去,並留下了“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的千古名句。從此,“安步當車”便被人用以形容從容緩慢的行走,甚至引申為安守貧賤生活的意思了。那麼問題來了,顏斶的一系列言行和列舉顯然是衝撞了君主的威儀,齊宣王為何最終服軟,並主動降低姿態尊其為先生呢?

為何顏斶不拜齊王,反而能說服齊宣王拜師?士人階層的崛起

事實上,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的發展,中原經濟水平和社會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鐵器(生產工具)和竹簡(知識載體)的普及,底層百姓中開始出現部分脫產者,並各自習得所長,從此“士”階層逐漸崛起。與此同時,諸侯和卿大夫階層勢力不斷做大,一方面魏、齊、秦、韓等諸侯相繼稱王,另一方面各諸侯國內部的卿族勢力不斷壯大(包括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田氏等),禮崩樂壞趨勢明顯。為此,包括齊王在內的眾多諸侯,既需要廣納賢才、富國強兵以圖謀稱霸和擴張,同時也需要大肆提拔底層出身的“士”人階層,從而形成對卿族貴族的牽制。作為田齊(春秋時期末年,田氏代齊)君主的齊宣王顯然很清楚這個道理,這也是他雖貴為一國之君,卻依舊廣招賢才、禮賢下士的根本原因。

為何顏斶不拜齊王,反而能說服齊宣王拜師?士人階層的崛起

既然諸侯國君對士人的敬重是利益使然,並且君王已經成為戰國時期天下各國的實際控制者,那麼不可避免的傾向於君臣王道,這也是“顏斶齊王各命前”的直接原因。正因如此,當顏斶以“為齊王博得禮賢下士的美譽”、“活王之頭不如死士之墓”時,宣王面露慍色。然而當顏斶從布衣之士延伸至上古先賢時,其將對士人的尊重與“心懷天下”掛在了一起,而爭霸天下恰是當時各路諸侯最心心念唸的事情。正是因為齊宣王從顏斶的言語中聽出了王霸之業的對策,才會放低姿態、主動認錯。

為何顏斶不拜齊王,反而能說服齊宣王拜師?士人階層的崛起

不過,相較於顏斶舉例的歷代先賢,齊宣王顯然並未做到如此境界。他於前314年趁燕王噲禪位子之引發內亂之際出兵燕國,本來贏得了燕國百姓的迎接,卻因齊軍肆虐、陷燕國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終列國聯合趕了出去。更為重要的是,濫竽充數恰是齊宣王時期的故事,要知道當時天下能聚集起三百吹竽樂師共同吹奏的恐怕也只有齊國了。由此可見齊宣王的場面之大,是他國君王難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