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唐代一位二流詩人,卻寫下了一首極佳的邊塞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作者:由 詩詞曲精品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23

三春白雪歸青冢什麼意思

唐代雖然無比強盛,但是邊塞地區經常有戰事,也是事實,有些是外族侵略的自衛戰,有些則是唐朝自己發動的戰爭。多戰的特點造就了唐詩中一個很大的流派,那便是邊塞詩。唐代的邊塞詩名篇眾多,從初唐到晚唐,幾乎都有名作,像邊塞詩人李頎、王昌齡、岑參等,都非常知名,當然,還有一些名氣相對不那麼響亮的詩人,比如中唐詩人柳中庸。

柳中庸是大曆年間的進士,詩歌以邊塞詩為主,現存詩作僅十多首,而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一首七絕邊塞作品《徵人怨》。柳中庸本人不甚知名,只能算是二流詩人,但這首《徵人怨》卻寫得極好,

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千古流傳

唐代一位二流詩人,卻寫下了一首極佳的邊塞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全詩只有四句,但很有特色,一句一景,表面看似乎毫不關聯,但實際上卻統一在“徵人”二字上,題目中雖然有一個“怨”字,但詩中四句卻無一“怨”字,可句意卻都圍繞著一個“怨”字展開,極有餘味,讓人印象深刻。

唐代宗大曆年年間,吐蕃、回鶻等地,多次侵擾大唐邊境地區,西北因此並不安定,守邊將士只能戍守當地,長期不能回家,可想而知,軍士們的生活就像柳中庸所描述的,是非常單調且悽苦的。

徵人怨

唐·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首二句說,“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意思說是,一年又一年,軍隊們在金河與玉門關之間來回馳騁,一日復一日,戰士們都在戰馬與刀尖上生活。也就是說,一年到頭,來回奔波,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而且單調乏味,毫無新意。詩人用“歲歲”與“朝朝”相對,將戰爭的枯燥與頻繁表現了出來,這種單調而又悽苦的生活,如何能不令人生“怨”,由此便自然而然地透出了怨情。

唐代一位二流詩人,卻寫下了一首極佳的邊塞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如果說這種單調乏味的生活已經足夠讓人生“怨”了,那麼千萬次面對肅殺蕭條的景象,就更令人感到厭煩了,因此就有了後面兩句用來加強這一“怨”氣,“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

“青冢”是王昭君的墳墓,傳說塞外草白,只有王昭君的墳墓上草色青青,故而稱為“青冢”,青冢在今天內蒙古呼和浩特境內,在古代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荒涼偏僻之地,杜甫曾有詩說“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然而,即便到了暮春時節,苦寒的塞外,仍然沒有絲毫“春色”,滿目所見,只有白雪覆蓋著青冢,那種肅殺寒冷的景象,令人頓生蕩氣迴腸之感。

唐代一位二流詩人,卻寫下了一首極佳的邊塞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如果說白雪覆蓋青冢是近景,那麼放眼望去的遠景,就更顯淒涼了,“

萬里黃河繞黑山”

,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環繞著黑山奔騰而去。其實這裡詩人用了誇張的手法,實際上黃河並沒有繞著黑山,但詩人卻能這樣去寫,因為他主要是為我們展現一幅宏大荒涼的畫面,再與上句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塞外的苦寒和荒涼,繼而感受到了徵人的跋涉與辛苦,突出了潛在的“怨”字。

柳中庸的這首詩,很有特色,看起來沒有一句“怨”語,但實際上卻處處寫“怨”,他寫出了怨情產生的原因,並從多個角度去加強這種原因,並高度概括出來,枯燥的生活、荒涼的邊塞,處處都蘊含著怨情。

唐代一位二流詩人,卻寫下了一首極佳的邊塞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另外,這首詩在語言方面,也非常工整,歷來被人稱道,全詩靈活運用疊字、地名、數字、顏色等元素,對仗精巧,色彩豐富,二十八字能寫出這樣豐富的內容,的確是別有韻味的佳作,這也難怪能被後人屢屢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