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孔子問7歲的孩子:“天空中有多少顆星?”孔子就把他當老師

作者:由 學長講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31

參不敏何足以知之的譯文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不會是一個人在戰鬥,更不會有老師指導,或者有老師指導。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當然也有他的老師。

據史料所述,孔子少年時期曾到洛陽去見過他。孔子雖然是名義上的弟子,但實際上他的知識並不比自己的師父差,所以兩人也算是朋友。

孔子的師父可不止一位,很多人都會大吃一驚,畢竟他七歲的年紀就拜了孔子為師。

孔子問7歲的孩子:“天空中有多少顆星?”孔子就把他當老師

孔子之謎

7歲的時候,我們再看一眼身邊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是懵懂的,更不用說知識了,孔子怎麼會在數千年之前,就被一個七歲的小屁孩給收了?這只是一個傳說嗎?

此篇是從《孔子項橐相問書》中得來的,其故事情節也十分簡略。

孔子現在是一位成功人士,他到處遊歷,講授知識。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三個小孩子,他們都是小孩子。

原本小孩子們的打趣,在孔子這種級別的人面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興趣。只是小孩子在道路中央嬉戲,阻礙了車隊前進的道路,所以馬伕便要將孩子趕走。

但是孔子覺得這種行為很沒教養,所以他自己就下了馬車,去跟這些小孩理論。

然而當他們靠近的時候,卻發現三個孩子正專心致志地建造著一棟土製的古堡,顯得很是壯觀。

但既然小孩攔住了去路,那就得好好跟他們講理,所以他問道:“你們怎麼不避開車子?”要是被人打中了,那就糟糕了。

孔子問7歲的孩子:“天空中有多少顆星?”孔子就把他當老師

出乎意料的是,為首的少年勃然大怒,他用手一指那輛馬車,指著那座古堡說道:“從來沒有人見過要讓一輛馬車離開的。”

孔子一想也對,雖然這座城堡是小孩建造的,但在他的心裡,卻是一座巍峨的建築,普通的馬車根本不可能透過。

俗話說

好,“對牛彈琴”。

所以孔子就想著給他們出個題目,如果他們回答不出來,他們就會離開。

孔子一口氣出了十多個問題,問的是:“無煙無火,無魚無水,有

多少個

星辰,有多少糧食。”

其主題涵蓋了天文、自然、家族、倫理等諸多領域。

孔子很有信心,他們一定會回答不上來。

孔子問7歲的孩子:“天空中有多少顆星?”孔子就把他當老師

臣服於幼子

但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那個帶頭的小傢伙居然回答得如此流暢,連說起五穀星,都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容易了,天上的星辰,就是一日一粒,而地面的五穀粒,一年一次。

他的回答明顯是在迴避問題,但卻找不到任何破綻,關鍵是,他說的是一個七歲的孩子。這樣的反應速度,即便是聰明的大人,也不一定能做到。

孩子被孔子嚇了一跳,連忙問道:“為什麼一隻大雁的叫聲這麼大,一隻比大雁還大的青蛙,怎麼會叫得這麼厲害?”

孔子被問得啞口無言,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經過一番比試,孔子終於意識到,眼前的孩子非同凡響,“才智過人”四個大字,根本無法用言語來描述,他立刻問了孩子的名字,原來孩子叫項羽。

隨後,孔子帶著孩子們繼續趕路,一路上,他們討論了很多事情,最後孔子認輸,收了這孩子為徒。

孔子問7歲的孩子:“天空中有多少顆星?”孔子就把他當老師

離別之情

後人無不敬仰孔子的“敬賢”、“不辱幼童”的學風。

事實上,從這種情況來看,孔子的反面思想是欠缺的,正如他所開創的儒教一樣。

儒學重正,重孝,一切都要由小而大,由小而高,循序漸進,方能打下堅實的根基,取得更大的成績。

這種看法固然不錯,但也要看時間,特別是形勢反轉,對自己不利,若是

故步自封

故步自封

,反而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軟弱。最好的例子,就是清代在接受了儒學的過程中,遭遇了巨大的變革。

孔子問7歲的孩子:“天空中有多少顆星?”孔子就把他當老師

而孩子們則是在逆境中尋求一條出路和途徑來發展和完善自己。這並非積累深厚,只是隨機應變,故此孔子的問題孩子們才能回答,孔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自己回答,很是保守。

可這孩子

所處

的問題,已經超越了人類的認知,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但就是這樣,他竟然逆轉了局勢。

就像是在清朝,面對困難的情況下,採取的是保守的態度,哪怕是“以夷制夷”、“洋務運動”,也不會引起太多的反對。

這就是思想定型的恐怖之處,所以孔子才會如此虔誠地拜入他的門下。

可惜的是,孔子未能將其精華全部消化,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