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慈悲心並不是菩薩才有,平靜地聽別人傾訴便是一種慈悲

作者:由 走讀梵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03

慈悲之心人人都有嗎

慈悲,看起來是一個十分“高大上”的詞語,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菩薩摩訶薩,才能算得上有這種“慈悲之心”。

不過其實,咱們普通人與菩薩本來無二,慈悲之心也不應有分別。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當你平靜地聽別人傾訴的時候,便是一種慈悲。

慈悲心並不是菩薩才有,平靜地聽別人傾訴便是一種慈悲

慈悲

有漏君自己曾有過幾次體驗,就是聽人傾訴。整個過程中,作為傾聽者的有漏君本人,啥話都不說,或只是簡單地問一些必要的問題,或只是簡單地說些必要的安慰的話。

不過,這幾次體驗給有漏君的印象就是,好像啥事兒都沒做,但其實卻啥事兒都做了。幾乎所有的這些朋友,在傾訴之後都說,心情好多了,痛苦也沒了、煩惱也沒了,繼續充滿正能量地生活。

聽得多了,對很多人生活中的痛苦、不開心的事,看得就淡了,聽別人傾訴的時候,也就不至於影響自己的心境。而傾聽別人訴說的時候,能讓別人擺脫痛苦和煩惱,有漏君感覺真是“功德無量”。

慈悲心並不是菩薩才有,平靜地聽別人傾訴便是一種慈悲

木雕文殊菩薩

說起來,這不帶目的的傾聽,便是一種慈悲。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有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大悲是菩薩摩訶薩的境界,咱們凡夫當然達不到。不過,普通人不能“與一切眾生樂”,卻可以與一人樂,那便是慈;不能“拔一切眾生苦”,卻可以拔一人苦,那便是悲。合此二者,便是慈悲了。

這世間的凡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街邊乞丐,有哪個不想著離苦得樂的呢?苦是人人都不想要的,樂卻是人人都想要的。慈悲之心,便是幫助別人離苦得樂。而幫別人離苦得樂,不管幫一個王公貴族還是幫一位街邊乞丐,都是一樣的,本無差別。

而聽別人傾訴,看似啥都沒做,卻是幫別人離苦得樂的慈悲之法。

慈悲心並不是菩薩才有,平靜地聽別人傾訴便是一種慈悲

傾訴

耶教徒可以去教堂作“告解”,和神父懺悔,或者是說出心裡那些陰暗的、不開心的痛苦與煩惱。這其實是很好的一樣事,學佛之人,不須將其看作是“贖罪”,而可以看作是神父的慈悲之心嘛。

耶教徒作“告解”的時候,無論他說什麼,神父一般都不發表評論,而只是代表上帝(或者主耶穌)說一句,“go on,my son”(繼續,主聽著呢)。

很多人作完“告解”之後,心情舒暢,心底的大石頭也算是落地了。

慈悲心並不是菩薩才有,平靜地聽別人傾訴便是一種慈悲

告解

當你聽別人傾訴的時候,不起分別心,安靜地傾聽,對方可以感受到你平靜如水的心,這水可以將他們的煩惱稀釋、消化,重新照見清淨的內心。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呢!有煩惱,說出來就舒坦了。而你若願意當這個傾聽者,別人便有地方訴苦,苦一訴,不就沒了嗎?這便是在幫別人離苦得樂的慈悲之心啊!

慈悲心並不是菩薩才有,平靜地聽別人傾訴便是一種慈悲

清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