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演繹:以家為本,豐富敘事

作者:由 和一起來跳舞吧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16

以家為家出自哪裡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輸出,引起共鳴,著力思考鐵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傳承類電視節目以家作為基本單位,從細節中挖掘家訓的巧思和感悟,更能引起觀眾共情,也更能令觀眾動容。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演繹:以家為本,豐富敘事

一、以“小”見“大”,情感認同

中國從來不缺少清廉儉樸、善良有為、值得歌頌的光輝家族的故事,但大多數電視節目都選擇了從小故事、小細節講起,讓嘉賓還原平常的生活狀態,不刻意拔高,不故意煽情和說教,力求真誠和接地氣。比如,在《謝謝了,我的家》中,康震講述了自己的作文得了高分,被爺爺表揚“我就喜歡讀書人”,奠定了家族崇尚知識、熱愛讀書的理念叫在《兒行千里》中,鍾洋被到處撿垃圾、宣傳環保意識的企業家父親所感染,直到自己也變成像父親一樣的“奇葩”。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演繹:以家為本,豐富敘事

《中華好家風》中,五代村醫世家的劉貴芳,講到了自己的公公婆婆給貧窮的村民接生,不僅沒要一分錢,還從家裡拿了幾包紅糖給產婦補身體,並教導自己“吃虧是福,不要把金錢看得那麼重”。這些故事雖小,但正是因為這些小事,才能拼湊出一個家族的風氣,也正是這些小事才能使節目更貼近百姓生活。從“小”說起,在營造信念感的同時,能夠真正地落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規避了文化類節目曲高和寡的弊病。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演繹:以家為本,豐富敘事

二、以古鑑今,影響深遠

很多節目將敘事框架確立為家風歷史與家風現實的雙線交叉,內容素材以歷史上的顯赫家族和著名人物為主,使觀眾更為直觀地看到家風在我國當代的傳承與重構。這些節目大多整合了歷史文獻、影視資料以及口口相傳的碎片化故事,輔以專家解讀的方式,讓觀眾意識到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節目本身深度的人文關懷。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演繹:以家為本,豐富敘事

例如,《守望家風》節目中,以“江南第一家”的浙江鄭義門的《鄭氏規範》“

一家之規

演變

為一國之法,一門家風演變為一國之民風”切入,對鄭氏後人謹守“以孝治家,耕讀傳家”進行解讀;《齊魯家風》開篇就以孔子“庭訓”孔鯉之例,引申到孔子後人乃至整個山東學《詩》、學《禮》的風俗;《家風中華》中,先是介紹了忠孝兩全的包拯,然後講述了其後人包慧琴20多年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和母親的故事。

電視節目重在內容演繹:以家為本,豐富敘事

節目組從人物的生活細節入手,在日常故事中挖掘家風文化,把過去的顯赫家族和著名人物的家族,與後人作為普通大眾的日常故事、生活習慣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讓雙方無間隔地互相佐證、互相影響,也能使觀眾從這些家風故事和人物身上感受到中華好家風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