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作者:由 老陳聊熱點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1

腥臊並御的意思是什麼

北魏後期的縱慾風氣:食色性也被淋漓盡致展現,通姦案層出不窮

披覽有關北魏後期的典籍時,只要稍微留意一下當時上流社會的生活,便很容易發現當時盛行一時的縱慾風氣。入主中原的鮮卑貴族人,在生活上帶有明顯的暴發戶的特徵,其來勢之猛烈、程度之瘋狂、危害之嚴重,令後人不得不發出空前絕後的感慨。不可理解的是,他們自己竟然還曾以此自傲,所謂“

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

”,正是這種心態最坦率的表達。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史載,

高王陽元雍

就有“

妓女五百

,隋珠照目,羅衣從風,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他“出則鳴騶御道,文物成行,饒吹響發,茄聲哀轉;入則歌姬舞女,擊築吹笙,絲管迭奏,連宵盡日”。

其中有美姬修容、豔姿

,“並蛾眉皓齒,潔貌傾城”,修容能為《綠水歌》,豔姿善《火風舞》,“並愛傾後宮”,又有徐月華善彈箜篌,奏《明妃出塞曲》,“聞者莫不動容”。

河間王元琛

有“

妓女三百人

,盡皆國色”,其中有朝雲善吹筬,“能為《團扇歌》、《隴上聲》”。

威陽王元禧

貪淫財色,姬妾數十

,意尚不已,衣被繡綺,車服鮮麗,猶遠有,簡娉,以恣其情”,以致“奴婢千數”。

高陽王元雍甚至到皇宮中去搶宮女

。當時各級官僚無不仿效,爭相置妓,如薛真度“

有妓數十

,每集賓客,輒命奏之,絲竹歌舞,不輟於前,盡聲色之適”。他還曾挑了十多個女妓送給宣武帝。這些妓女在身份上屬奴婢,可以隨意買賣,她們多數有一定的特長,或唱或彈或舞,姿色動人,專供主人聲色之娛。

王公顯貴擁有眾多的美女,無節制地放縱情慾

不少人弄得身心交瘁

。如李元護有“

妾妓十餘,聲色自縱。情慾既甚,支骨消削,須長二尺,一時落盡

”。

這是一個縱慾致病的典型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北魏上流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念淡薄,性放蕩之風盛行,各類通姦案層出不窮

孝文帝馮皇后與“中官高菩薩私亂,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後便公然醜恣

”,明帝時執政的靈太后胡氏,曾“

逼幸清河王懌,淫亂肆情

”,又與鄭儼私通,“宣淫於朝”。

權臣元叉

則“

姑姊婦女,朋淫無別

”,並

不斷帶妓女入宮淫亂。由於靈太后與元叉的放蕩無行

,世風日壞,史載:“

自靈太后預政,淫風稍行,及元叉擅政,公為奸穢

。自此素族名門、遂多亂雜,法官不加糾治,婚宦無貶於世,有識者鹹以嘆息矣”。如宣武帝時,恩幸趙修為其父送葬,“道路嬉戲,殆無戚容,或與賓客奸掠婦女裸觀”。

當時還出現了不少性變態狂,如

元願平曾“裸其妻王氏於其男女(兒女)之前,又強姦妻妹於妻母之側

”,令人髮指;又有崔延夏,“絕房中而更好男色,輕忿妃妾,至加棰撻,同之婢使”,典型的同性戀者。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這股放蕩之風還波及到寺院,導致僧侶生活的墮落。

一些貴族捐施尼寺,其中蓄養的尼姑不乏與他們姦通的,而貴族婦女信佛的也不少,往往借修行之名暫寄住尼寺,大縱情慾

。如景樂寺“每至大齋,常設女樂,歌繞樑,舞袖徐轉,絲管嘹亮,諧妙入神。以是尼寺,丈夫不得入,得往觀者,以為天堂”。瑤光寺也是如此,

所謂“天堂”,即縱慾求歡之所

。由於上流社會與佛寺往來的日益密切,寺院生活趨於世俗化,醜聞不斷。難怪元澄在神龜元年上書說:“像塔纏於腥臊,性靈沒於嗜慾,真偽混居,往來紛難。下司習而莫非,僧曹對而不問”;北齊人仇子陀更是痛斥佛寺“奸蕩奢侈,控御威福,坐受加敬,輕欺土俗。

妃主晝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

”。這說明北魏貴族社會的放蕩之風已是

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了。

至於飲食,本是人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北魏王公貴族卻以此做為縱慾的方式,誇奢比富,無止境地揮霍物質財富。如高陽王元雍“嗜口味,厚自奉養,一日食必以數萬為限,海陸珍羞,方丈於前”;王超“性豪華,能自奉養,食必窮水陸之味”。當時貴族社會有遊宴之風,相互品評。宣武帝元恪經常參加這類活動,曾命趙修設宴,親臨其宅,“諸王卿士悉從”。此風之盛,在明帝神龜年間達於極點,整個上流社會沉湎其中,難以自拔。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與此相關的是

酗酒成風

。當時的王公顯貴多是一些酒徒,如

廣陽王元嘉“好飲酒,或沉醉

,在世宗前言笑自得,無所顧忌”。其實世宗本人也嗜酒,常潛入北海王元詳宅,“肆飲終日”。

任城王元澄“終日昏飲”

,齊郡王元簡“性好酒,不能理公私之事”,其妻禁之,“乃至盜竊”。其中還有人酗酒過度,

弄得酒精中毒,風痺致殘的

。至於一般士人,也多酗酒成癖,如夏侯夫“性好酒,居喪不戚,醇醪肥鮮,不離於口;沽買飲啖,多所費用,父時田園,貨買略盡,人間債負猶千餘匹,穀食至常不足,弟妹不免飢寒”,他稱“人生何常,唯當縱飲耳”,最終中毒而死。裴叔茂也好飲酒,“末年劇飲不止,乃至傷性,多有愆失”,成了一個神經病。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從一些記載上看,寺院中僧尼飲酒也很普遍。由於貴族官僚愛喝酒,喝好酒,從中鼓譟,推出了不少名牌酒,特別是洛陽劉白墮所釀的“鶴觴酒”,又稱“騎驢酒”最有盛名,其它如河東的“桑落酒”等各類美酒也都很暢銷。北魏的官手工業中也大量生產酒,以供應百官的賜酒、祭祀,正光以後,因國庫空虛,“有司奏斷百官常給之酒,計一歲所省合米五萬三千五十四斛九升,孽谷六千九百六十斛,面三十萬五百九十九斤,其四時郊廟、百神群祀依式供營,遠蕃使客不在斷限”。這裡所提供的“賜酒”一項所耗糧食如此之巨,其實這僅佔全社會飲酒的很小一部分,整個社會的全部耗費簡直難以估算。

北魏後期的不良風氣不光食色性也淋漓盡致展現,僧尼都被汙染

前文對北魏後期上流社會的縱慾風氣做了簡單的介紹。這種風氣的盛行,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其中主要的一點是北魏統治集團普遍沉湎酒色,導致其統治的迅速腐敗,統治集團成員大多喪失了治國安邦的能力;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無止境的揮霍,造成了社會物質財富的巨大耗費,各級官吏為滿足其私慾,無不大肆貪汙,給廣大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動搖了北魏的統治基礎。所以儘管孝文帝改革一度帶來了北魏空前的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國力,但自494年遷都洛陽後,僅過了二十多年時間,北魏便危機四伏、迅速滅亡了。這正應驗了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古代國家滅亡的標誌不是生產過剩,而是達到駭人聽聞和荒誕無稽程度的消費過度和瘋狂消費”。北魏王朝的命運正因如此風氣,而加速了滅亡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