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聊出來的三國:蜀漢兵革》:蜀漢政權二世而亡都要怪關羽?!

作者:由 豆瓣上的葫蘆娃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5

兵革的革什麼意思

《聊出來的三國:蜀漢兵革》:蜀漢政權二世而亡都要怪關羽?!

既然是聊三國,“拆字先生”鋒雲老師從“霸”字中拆解出了“曹魏豪雨”,那麼根據蜀漢的地理位置、政權性質以及曲折的發展經歷,“革”字就是蜀漢霸業的濃縮。

也許是羅貫中在作《三國演義》的時候帶著厚厚的濾鏡來寫三國,也許是電視劇中諸葛亮的儒雅俊逸足智多謀、劉關張三人肝膽相照的深情厚誼、趙雲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神勇無敵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我們幾乎都是一邊倒地唾罵曹操,為劉備諸葛亮打call。然而無論觀眾如何賣力地吶喊,蜀漢政權終究不敵曹魏,在一次次的關鍵時刻“掉鏈子”,最終亡於樂不思蜀的劉禪。

和曹操相對順利地從失敗走向成功不同,劉備的前半生一直在失敗的怪圈中迴圈。他顛沛流離,時運不濟,總是差點火候。雖然有“弘雅有信義”的美名,卻從曹操到袁紹再到劉表,不停地在各大豪強之間尋求庇護,算是用賠本賺吆喝的典型。直到諸葛亮出山,劉備才算有了一份完美的戰略規劃。

即便如此,智者千慮也必有一失,戰略規劃再完美,也無法保證局中的每一個棋子都能按照精心設計的步驟走完全程。從《蜀漢兵革》中可見此“一失”應該是由關羽引起的連鎖反應。

關羽現在的人設是人人敬仰和崇拜的“武財神”,但是歷史上的關羽卻虛榮傲慢,難以控制。他自作主張進攻樊城,卻因為情商低不懂說話之道,不僅得罪了東吳這個盟友,還將劉備派來助陣的己方隊友硬生生推給了曹魏,導致自己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好兄弟關羽、張飛接連死於非命讓劉備滿腔怒火,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力。他孤注一擲的東征決策遮蔽了趙雲、黃權等一眾勸諫者,還將諸葛亮留在後方,最終因為排兵佈陣的缺陷在夷陵被火燒百里連營。作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不僅讓劉備心力交瘁,撒手歸西,同時也讓“復興漢室”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失去了動力。

劉備不在,整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重擔都壓到了諸葛亮的肩上。他透過一系列的努力,凝聚人心,提升士氣,為蜀漢政權走出夷陵戰敗的陰霾迅速回復元氣提供信心和動力。然而這一切在諸葛亮第一次率軍北伐因為謹慎而未採用魏延的子午道奇襲計劃,和重用馬謖而導致咽喉之地街亭的失守之時,又都打回了原形。雖然之後多次北伐,也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改善北伐的軍事供應,但是機會稍縱即逝,即便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敵不過上蒼的安排。

此後即使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地安排好了輔佐劉禪的賢臣,但是諸葛亮過於優秀,使得這些繼承者都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主動抱殘守缺。無奈國運至此,也無力迴天了。

《蜀漢兵革》打破了我對蜀漢一眾英雄的濾鏡,有的時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切因果成敗也許早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