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作者:由 新讀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6

醜若無鹽是成語嗎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文:李大奎(讀史專欄作者)

晏嬰、左思、包拯、劉墉史稱“四大丑男”,嫫母、鍾離春、孟光、阮氏女史稱“四大丑女”,但他們各有專長,都自帶光芒,不僅耀眼了所處的時代,還照亮了後世,留下許多經典故事,至今譽為美談。

(一)晏嬰:晏子使楚,不辱使命

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晏子使楚》這篇文章,講的就是第一醜男晏子的故事。他憑著自己的智慧,挫敗楚王有辱自己人格和齊國國格的言行。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他身體矮小,就有意捉弄,在城門處開了個五尺高的小洞,要晏子鑽洞進城。被晏子戲道:“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門。”楚王自討無趣,只得讓晏子從城門進去。

晏子拜見時,楚王又嘲諷說,齊國派你來,是因為再沒有別人了嗎?晏子巧妙回覆:我們齊國出訪很有講究,精明能幹的使節,就出使那些道德高尚之國;愚蠢無能的,就出使那些不成器之國。我是最愚蠢、無能的人,就到貴國來了。楚國上下一時面面相覷,訝口無言。

設宴接待晏子時,楚王有意安排兩名小官綁著一個犯了盜竊罪的齊國人上來,問:齊國人天生就喜歡盜竊嗎?晏子機智作答: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南則為枳。愛勞動的齊國人,到楚國為賊,不過是水土不同罷了。楚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好苦笑收場。

這就是晏嬰晏子(字平仲),公元前578年生於夷維(今山東高密)。儘管他容貌很醜,“長不滿六尺”,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與管仲齊名,是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元老,任上大夫,輔政長達50多年,為齊國昌盛立下赫赫功勞,還著有《晏子春秋》留世,78歲時逝去。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二)左思:《三都賦》而致"洛陽紙貴"

西晉詩人、文學家左思,公元250年出生於臨淄(今山東淄博),字太沖,自幼其貌不揚。據《世說新語》記載,他出身寒微,貌醜口訥,但才華出眾,是晉惠帝時期“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曾任秘書郎,後隱居田園,55歲時病逝。

《晉書》中說,又醜又笨的左思透過勤學而成飽學之士,一代大家。他先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又歷時十年寫成千古名賦《三都賦》,在京都洛陽廣為流傳後,大家爭相傳抄搶購,一時令洛陽的紙從每刀千文漲到二千、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世人不得不到外地買紙。留下了“洛陽紙貴”這一千古美談。

此外左思的琴曲《招隱》及寫的詠史詩、嬌女詩都很有名。其中《詠史八首》,縱橫古今,直抒胸臆,自然流暢,被梁代評論家鍾嶸稱為“左思風力”,頗有建安遺風。後人把他的作品輯成《左太沖集》留世。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三)包拯:鐵面無私"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公元999年出生於廬州(今安徽合肥),28歲時高中進士及第,以鐵面無私、廉潔公正著稱。歷任知縣、戶部判官、副使、御史中丞、監察御史等職,任開封府尹時,把號稱難治的開封治理得井井有條,“包青天”“包公”的名聲遂流傳下來,有“關節不到,閻羅包老”之說。

元雜劇《陳州糶米》這部戲講述的就是包公為民除惡、不畏強權的故事。陳州京西路轉運司勾結皇親國戚盤剝災民、損公肥私的罪行敗露後,包公奉旨查辦,在百姓和俠士的幫助下,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小說《三俠五義》就是根據包拯的事蹟加工潤色而成,包拯遂成為享譽於世的傳奇人物,廣為傳誦。

包公擲硯的故事亦家喻戶曉,講的是包拯任大理寺丞知端州時,端硯作為“貢硯”進貢朝廷權貴這一“潛規則”被包拯高調破除,他要求各州縣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不準私自加徵以賄賂,他本人不要一塊端硯。三年任期滿後,包拯回京時,的確是“不持一硯”。

包拯64歲時因病逝世,被追贈為“禮部尚書”,宋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現有《包孝肅公奏議》留世。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四)劉墉:濃墨宰相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公元1720年出生于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進士,出生於名門望族,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朝進士,祖父劉棨是康熙朝進士,父親是東閣大學士劉統勳。

劉墉歷任知府、御史、吏部尚書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因其書法用墨厚重,體豐骨勁,自成一家,與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又稱“濃墨宰相”。

劉墉因背駝,得名劉羅鍋。因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的熱播,為官剛正的劉羅鍋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他與紀曉嵐紀昀、和珅並稱為乾隆朝三大中堂。

縱觀劉墉的致仕生涯,他積極貫徹乾隆意旨,切中時弊,雷厲風行,在宦海沉浮中為政清廉,依律懲辦貪官汙吏,主編《四庫全書》,頗有建樹,得到百姓愛戴,皇帝賞識,終不辱使命,不負門楣。

劉墉在江寧任上決斷疑案為民做主的事蹟,在嘉慶年期就已編成彈詞《劉公案》廣為傳誦。

嘉慶九年,劉墉86歲逝世於北京,追封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祀,諭祭葬,可謂壽終正寢功德圓滿。有《劉墉詩稿》留存。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五)嫫母:黃帝的元妃

嫫母形同夜叉,醜陋無比,又稱“醜女”,傳說中的上古人物。她的貌醜在《四子講德論》(漢王子淵著)中有記載: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

因嫫母賢德,且有非凡的組織能力,幫助軒轅黃帝打敗炎帝、蚩尤,黃帝對她信任有加,納為元妃,也就是正妻、皇后,管理後宮。後來,她的孫子高陽接了黃帝的班,就是顓頊帝。

人類使用的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製作的。相傳,嫫母與彤魚氏上山挖石板時,力氣大的嫫母挖得很快,先發現石頭堆裡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可以照映自己,就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磨平後,再用來一照,自己的面貌更加清晰。

黃帝知道後,稱為照人寶物,併為嫫母的這一發現記功,下令製作此寶,鏡子由此面世。此後,嫫母也就不用站在水邊悄悄妝扮了。

現位於河南新鄭辛店鎮西約一公里處的娘娘廟,就是紀念嫘祖嫫母而建的廟宇,大殿塑有1。8米高的嫫母金身。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六)鍾離春:齊宣王的王后

鍾離春,戰國時期齊國醜女。因出生于山東無鹽(今東平),又稱“鍾無鹽”,被形容為“極醜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四十歲時仍未出嫁。

但鍾離春自小飽讀詩書,文武雙全,且志向遠大,非王侯不嫁。齊宣王執政初期,政治腐敗,綱紀不振,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有治國抱負的鐘離春為拯救齊國,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向宣王振聾發聵地諫言吶喊,陳述齊國危難四條,若再不懸崖勒馬,齊國將會城破國亡。

宣王大為感動,表示痛改前非,並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納為王后,採納其諫議,從此齊國大治。“醜勝無豔”、“自薦枕蓆”這兩個成語也由此而來。

相傳,當時秦、燕兩國想刁難齊國,要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絃琴。鍾離春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並率兵佈陣打敗了兩國的侵犯,使齊國無憂。

據說,“巾幗”的由來也與她有關。當時,鍾離春頭上戴的高髻叫“巾幗”,也就是六支笄。其時就是假髮,一方面體現愛美,另一方面等於頭上戴頂帽子,不用花時間去梳頭。後來“巾幗”就逐漸演變為“女性”的專稱了。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七)孟光:與丈夫梁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孟光,平陵人,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相傳肥醜而黑、粗陋無比。據記載,能“力舉石臼”的孟光年齡已到30歲了,仍獨居在家,拒絕別人為她作媒,父母問她為什麼還不出嫁,她回答只嫁給品德高尚、儒雅倜儻的賢士美男子梁鴻。梁鴻聽說孟光的志向後,大為感動,主動行聘娶孟光為妻。

後來,孟光隨梁鴻去吳地做傭工時,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疲倦地回到家,孟光已做好飯菜等他,每次都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主人看見了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的人必非常人。於是主動給梁鴻夫婦換了間大房子。自此梁鴻潛心學問,夫妻二人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亦留下“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千古美談。

人不可貌相,“四大丑男”和“四大丑女”,個個自帶光芒,至今被美談

(八)阮氏女:有婦德、婦言、婦功,只缺"婦容"

阮氏女,容貌醜陋,但聰慧明達,見識非凡,出生於三國時期士族之家,父親是衛尉阮共,丈夫曹魏名士中領軍許允。

相傳,阮氏女與丈夫許允結婚時,初見阮氏女的容貌,拔腿想溜,阮氏女扯住他的衣襟不讓走,許允問她:婦有“四德”,你符合幾條?

阮氏女回答:我有婦德、婦言、婦功,只缺“婦容”,你呢,男子百種高尚的品行,具備幾樣?

許允說,我百行俱備。

阮氏女笑問,百行以德為首,你喜歡美色,不欣賞美德,何談百行俱備呢。

許允大驚,羞愧不已,至此敬重阮氏女。

許允官至鎮北將軍時,高興地認為已“高枕無憂”。明察福禍的阮氏女卻“很憂心”丈夫任吏部郎時重用親信的隱患:這也許正是禍事的開始,怎能忘乎所以呢。

後來,疑心病重的晉景王司馬師果然殺害了許允,且派眼光毒辣的鐘會去打探其兩個兒子是否有才能,若趕得上父親,就一併處決。

阮氏女正在織布,告誡兒子許奇、許猛不要慌,宜誠懇以待:你們雖然品行優良,但是才能並不大。只管平靜回話,也不要太悲傷,可以稍稍問一點朝中的事。

兩個兒子按母親說的話做了,鍾會回去也如實稟告司馬師。司馬師於是放了心,沒有再為難許允的兩個兒子,許奇、許猛得以倖免於難。後來,許奇官至司隸校尉,許猛官至幽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