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為什麼要搞形如鬧劇的“再受命”?

作者:由 鬼說天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6

左傳為什麼又叫春秋左氏傳

從商朝後期以來,中原最高統治者(天子)都會宣稱自己是“天命所歸”,西周以來的統治者更是將“天命”視為自身統治合法性的根基。不過有意思的是,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卻公開承認漢朝和自己已經“失去了天命”,結果搞來一場形如鬧劇的“再受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為什麼要搞形如鬧劇的“再受命”?

“昭宣中興”之後,西漢開始走下坡路。西漢當時最大的危機就是土地兼併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百姓生活貧苦,朝廷財源枯竭。很多大一統朝代在後期都會面臨類似的社會危機,西漢只不過時間較早。但西漢此時卻面臨一個後世朝代沒有的問題——儒家弟子對統治的威脅。

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為什麼要搞形如鬧劇的“再受命”?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西漢儒家的主流是公羊派。因為公羊派認為實現儒家的終極理想“仁德之世”的途徑是大一統,所以公羊派積極推動大一統,以此獲得了漢武帝的支援。但與後世某些的儒家流派不同,公羊派認為皇帝是實現“仁德”的“工具”,是可以拋棄的。

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為什麼要搞形如鬧劇的“再受命”?

正因如此,在西漢的社會矛盾日趨激化而朝廷推行的改制收效甚微之時,公羊派認為漢朝皇帝已經無法實現“仁德”,到了“變革天命”的時候了。於是公羊派的儒生在西漢後期提出了“傳國易姓說”,即主張透過改朝換代解決社會危機,有些儒生甚至公開上書建議皇帝退位讓賢。

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為什麼要搞形如鬧劇的“再受命”?

因為公羊派當時是儒家的主流,再加上社會矛盾日趨激化,所以“傳國易姓說”在西漢後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連有些漢室宗親(如劉向、劉歆)都支援“傳國易姓說”,對皇帝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建平二年(前5年),漢哀帝病重,黃門

夏賀良趁機勸說哀帝接受“傳國易姓說”。

西漢後期,漢哀帝劉欣為什麼要搞形如鬧劇的“再受命”?

於是漢哀帝宣稱自己的天命已經改變,自號“陳聖劉太平皇帝”,史稱“再受命”。然而漢哀帝的“再受命”完全換湯不換藥,與

“傳國易姓說”相差甚遠。因此

漢哀帝的“再受命”沒有得到公羊派的支援,僅僅持續一個月就取消了,基本上是形同鬧劇。